本报讯(记者 刘招 王书栋)昨日,很多读者传来一个共同的声音:年,就是那阵阵的爆竹声,就是那贴在大门上的红红春联。
“爆竹声声辞旧岁,所以新年里应该有爆竹声。”家住新村小区的曹先生认为,年应该有和平常不一样的东西,小的时候,特别喜欢放炮,虽然家里很穷,但每年春节,总是要买回几捆炮来。大年三十老家有个风俗是熬年,他和兄弟几个都不睡,过一会儿出去到院子里放几个炮,绽放的爆竹像天女散花,伴着漫天飞舞的白雪,让人对新的一年充满希望和憧憬。儿时的炮声已经定格在曹先生的记忆中,成为“年”的一个符号,在曹先生的眼里,没有爆竹声,就不叫年。
欧阳先生今年已经68岁了,小的时候,每年阴历十二月二十左右,家家都要请方圆几十里地书法好的先生来家里写春联,写春联时,要先搬一个大方桌子,然后把春联纸裁好后铺在桌子上。有的先生很认真,还要先在春联纸上用铅笔打上方格。先生写字的时候,要找人站在对面拉着春联纸,先生每写一个字,拉纸的人就轻轻往上提一下,写完一幅后,用两手托着平放到地上防止墨水流了。墨水晾干后就一个一个叠在一起。“二十八贴花花”,等到年二十八,欧阳先生就和父亲把春联贴上。写春联的时候,欧阳先生的任务就是给先生拉春联纸。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自己写春联了,五花八门的商业春联都贴在了家家户户的门口,但欧阳先生认为,这些春联总少了些年味。
随着绿城年味慢慢变浓,我们的参与电话67655555已经成了真正的“热线”,明天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聆听您的“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