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3  4  
PDF 版
故宫过客18
责任心从大学老师开始
老郑州绣花线生意
大清神断32
《逃离恐怖岛》
于丹的书与董桥的书
法国人的婚礼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商都钟鼓
于丹的书与董桥的书
刘永平
中原网  日期: 2007-02-07  来源: 郑州日报  
  一个是大陆的明星教授,一个是台湾的著名作家,前者是授道释疑说“论语”;后者是静观人生写感悟;一个是锅中的萝卜,一个是锅中的白菜,都有自己的“粉丝”,都有各自的所爱。

  我说的不是他们书的内容,而是书的装帧和开本。董桥在大陆有一本《乡愁的理念》此书在大陆从1991年第一版到1998年的第6版,也发行了近5万册,当然不能与“电视学者”的书相比,但对于没有任何广告宣传的作家,仅仅是凭读书人自己的主动选择,这已是不小的印数了。

  但董桥这本近10万字的《乡愁的理念》,用于丹这本书的空白之处就差不多能全装进去了。

  我对市场与消费的理论不懂,或许人家出版界,想的就是借着于丹巨大的力量,拉动一下不景气的纸业生产,提携一下微利的印刷行业,带动一下竞争激烈的出版发行。所以才把《于丹“论语”心得》一书制作得豪华、大气,想躺在床上看没门儿,累胳膊,必须得正襟危坐地放在桌面才能翻看。或许人家说的是《论语》,阅读者面对着文化圣人不可用轻漫之举对待吧。但人家董桥的书中也列举了无数的伟人、圣人、文化学者呀,人家那本书不就印成小32开,躺在床上,三个手指一掐,就可以阅读了,真是舒服。心灵和身体都在放松的状态下阅读,那才是享受。

  退一步,从节约人类的有限资源上说,干吗放这节省的事不干,要干铺张浪费的事?于丹这本书一打开就像一辆公交车,上边有18个乘客,还有13个空座,董桥的那本书,刚好客满,一个也不多,一个也不少,最佳承载的车辆,才会有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像我这样出不了书的“作家”真心痛于丹那些“闲着的空座”。

  几年前,大家嘲讽那些明星注水的书没有“内容”,又想把书增厚,才多留空白,多加插图。但于丹不是缺少才气,缺少内容也硬把书楦满的教授。书出成这个样子,就是出版社想借机捞一把,如把书做成小32开,定价也就10元钱,做成新版大16开,定价就成了20元。这本书听说已印到160万册。利润多了一半,投入增加的部分仅仅是纸。这账好算吧,人家算的就是钱,可惜了于丹那么真心地论《论语》,也没能让做书的人灵魂中多一点“仁”,有一点“善”。

  看来伟大的孔子,永恒的《论语》,激情的于丹都不敌“流动的资金”对我们出版业更有“魅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