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6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绿城节日市场波澜不惊
民营经济风起云涌
家政卡成为年货新主角
情人节里快乐游
绩优股将成后市热点
巩义景区门票全部半价
服装副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民营经济风起云涌
■本报记者 成 燕 曹 克
中原网  日期: 2007-02-14  来源: 郑州日报  
  昨日,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全省民营企业表彰大会,对为我省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民营企业及企业家进行表彰。解读会议披露的串串数字,我们欣喜地发现,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发生了一些标志性变化。

  ——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两年来,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26.7%,高于全省GDP增速12.6个百分点。2006年全省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2152.32亿元,同比增长29.1%,增幅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长水平5.7个百分点。

  ——新上项目质量不断提高。两年来,全省非公有制经济新上项目39618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7422个。新上项目中,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项目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企业技术创新进步显著。到2006年底,全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443家,占全省科技企业总数的90%;全省共有99家民营企业成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室和研发基地。

  ——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增长。据统计,全省民营企业已占到县域企业总数的98%以上,在去年县域固定资产投资中,民营企业的新上项目和技改项目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90%左右,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

  ——骨干企业带动能力增长。2006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发展到249.3万家,比上年增长32.9万家。2006年与2004年相比,营业收入超亿元的民营企业由411家增加到1091家。

  ——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就业再就业的主渠道。2006年,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达1625.1万人,占全省从业人员的1/3以上;其中新增就业110万人,占全省新增就业的60%以上。

  核心提示

  2006年,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6855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55%;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出口25.06亿美元,同比增长62.2%;从业人员1625.1万人。统计数字显示,非公有制工业的比重继续上升,占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值的比重首次超过公有制企业,同比增长7.3个百分点。种种迹象表明,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