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最有特点的是刻板而保守的起居饮食习惯。袁世凯的起居饮食在一年四季都有一套固定规矩。据他的三女儿回忆,在担任总统期间,袁世凯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洗漱,在6点半吃早饭,他总是在中南海的居仁堂楼上吃一大海碗的鸡丝汤面作为早饭,然后他便杵着包着铁头的藤杖“梆、梆”的下楼去,最后发出响亮的“哦”表示他来了,这才完成他下楼的“仪式”。
袁世凯下楼后,便在办公室里忙于公务。他十分有规律,到了中午11点半就要吃午饭了。他对于饭菜的要求并不高。不像清朝的皇帝午饭有上百道菜,而且几乎不重复。虽然到溥仪时只有身边的菜是新鲜的,离得远的菜是发霉的。袁世凯的饭菜花样经久不变,而且摆的位置也不变。例如,入冬后每顿必有他最爱吃的清蒸鸭子,而且一定摆在桌子中间。韭黄肉丝必定摆在东边,红烧肉摆在西边,身边放着朝鲜族三姨太的拿手菜“高丽菜”。他的主食带有鲜明的河南特色。除了每顿必备的馒头和米饭,还要有好几种稀饭。如大米稀饭、小米和玉米掺在一起的稀饭,还有一种河南人的饭食——绿豆糊糊。袁世凯专用的餐具都比常人的大和长,饭量也相当惊人。
一般下午7点,袁世凯家就要吃晚饭了。平时的晚饭按部就班,而星期日的晚饭就丰盛多了。这是袁家人全家聚会的时候。除了大厨房供应的菜之外,各房的姨太太们都会带各自做的有特色的菜来与大家同吃,例如二姨太做的美味熏鱼。这时的袁世凯一改平日的严肃,与大家随意说笑,逗儿女们玩。这时的中南海袁家与普通的家庭无异,全家共享天伦之乐。周末聚会大约持续到9点,袁世凯便要就寝。
迂腐的封建家规
袁世凯每天午饭后,习惯午睡大约一个小时,下午2点又开始在办公室工作,直到晚上5点后停止工作。他便与姨太太们和年龄较小的儿女们到中南海各处去散步。他游园的排场与古代的皇家不相上下,即命名在自己住的中南海也要“净园”。在袁世凯一行准备去哪看看时,没出门前的一个小时就有人按传下来,吹着哨子,沿途四周通知,叫人们回避,免得不相干的人无意中“惊驾”。
夜间休息,袁世凯制定了姨太太轮流值宿的制度。轮到谁,谁就由丫头们把用具搬到袁世凯的卧房里。虽然他名义上有9个姨太太,但是实际同居的只有五、六、八、九四个姨太太。每人轮值一星期。虽说轮值,但第二天早晨却依然要五姨太伺候一切。五姨太是袁世凯的得力管家,他的吃穿等琐事只有五姨太才能打点好。五姨太自然受他宠爱,但是当袁世凯死后,五姨太第一个把袁世凯的值钱细软席卷一空,夺门而逃。
袁世凯的姨太太们进入这个封建大家庭就要遵守袁世凯制定的种种“家规”。新进门的姨太太要服从早进门的姨太太管束。所有的礼节、起居和言谈都要由老的教导,新的不得有丝毫的违抗。在这个家规的名义下,大姨太和五姨太虐待其他姨太太。大姨太曾经把三姨太绑在桌子腿上毒打,以致三姨太左腿残疾。袁世凯作为家长,对于这些争风吃醋的后院事情总是睁只眼闭只眼,任由它去。
虽然在中南海内设有专馆对子女进行教育,但是这种私塾式的机构课程设置不系统,纪律不严明,例如姨太太们和小姐们一起上课,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姨太太在课堂上忽然站起来说:“先生,我请一会儿假。”然后便走出教室问自己的丫头“总统吃的饺子预备好了没有”之类的,然后再回到座位上继续听课。若每个姨太太都这么来一次的话,课简直没法继续下去。逢年过节,老师们想向袁世凯拜年问候,他总是借故不见。袁世凯除了用专馆教育外,对于子女就是一味地严厉了。尤其对于儿子们,时常用皮鞭或棍棒抽打。因此,虽然袁世凯花了大量人力、物力,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令人费解的习惯嗜好
袁世凯的有些生活习惯带着“乡土气”。众所周知,袁世凯上嘴唇留着两撮大胡子。而他吃东西的速度比一般人快,一大海碗的面条几口就能吃完。他在吃稀饭或喝汤时常常弄得胡子、衣服上都是汤汁,但他从不用手绢,即使是擤鼻涕也只用衣袖擦擦。所以他的衣服上就常常残留着污迹,恶心至极。一般都是姨太太们准备着手绢和毛巾给他擦衣服。
袁世凯也不爱洗澡,与很多传统的中国农民一样,他只在每年过年时洗一个澡。平时只是用湿毛巾擦一擦身体就完事。而且他不爱用抽水马桶,一定要用木头的马桶。人家问他为什么不用干净卫生的洋马桶时,他却回答“那个味儿不好”。
袁世凯还喜欢缠足的女人,除了三个朝鲜籍姨太太是天足之外,其余所有的妻妾都是小脚。这三个姨太太为了取悦他,只得依照京剧中花旦、武旦“踩寸子”的办法,做出缠足的样子来。以致后来这几个姨太太不会正常走路了。
袁世凯喜欢吃中药来补身体,常常一把人参一把鹿茸的放在嘴里嚼着吃。更荒唐的是他还雇佣了两个奶妈,每天就喝两个奶妈所挤出的人奶。
摘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