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咱中国老百姓传统节日“除夕”,比起过去,如今的除夕夜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无论怎样变化,亘古不变的是这天晚上一定要吃个团团圆圆的年夜饭,年夜饭后,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忆从前:感慨
昨日,记者来到家住商城路田先生的家里。田先生今年已经80多岁了,他向记者讲述了“除夕”的情景:“小时候,年夜饭没有现在这么丰富。‘除夕’晚上,全家人能围着桌子,在一起吃上一顿热腾腾的饺子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情了。计划经济时代,每到年关厂里能发些票,凭票可以置买一些年货。这时的年夜饭中除了饺子,还有几样简单的小菜。每到除夕,孩子们都等着吃饺子、吃白馍。吃完年夜饭后,他们疯一样地放鞭炮,玩耍,闹上一宿也不肯睡觉,哈哈……再后来,日子好了。到了除夕,大家欢聚一堂,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吃完年夜饭,出去看烟火或者看春节联欢晚会,直到深夜还热闹得不得了……”
吃现成:省心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年夜饭已经出现了新花样,到饭店里吃团圆饭渐成时尚。家住航海路的闫女士就花600元订了一桌年夜饭。她说,平时工作忙,根本没时间去练习烹饪技术,想整出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对于她来说太难了,在饭店里吃省心又轻松,照样有过年的感觉。
家住建业城市花园的赵先生要带领全家乘飞机去昆明享受少数民族的特殊年夜饭。他听在昆明的朋友说,云南少数民族过年的时候花样众多,很有意思,所以全家人商量决定在大年三十下午乘飞机去昆明,在那里享受特别的除夕风味。他9岁的儿子对这次特殊的年夜饭充满了期待。
亲手做:乐趣
家住嵩山路的刘女士,从早上起来就开始为年夜饭做准备了。记者来到她家时,她和儿媳、女儿正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红烧猴头、糖醋鲤鱼、东北拉皮、生汆丸子等传统名菜都已准备齐全。刘女士说,因为儿媳是东北人,女婿是浙江人,各有各的口味,过年谁都得照顾到,自己做的饭他们吃起来可口,再说,做饭的时候也是在享受年的味道,是一种乐趣。
本报记者 朱 华 见习记者 高 凯
■相关链接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传说,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山中食物缺乏,“夕”便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响声。于是,年三十晚上,人们在自家门上贴上红颜色的对联,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当“夕”闯进村庄时,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就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害人了。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