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子,位于荥阳市西南约30公里的浮戏山区,为发展旅游事业的需要,现更名为环翠峪。但当地人仍叫“庙子”。
庙子因有古庙一座而得名,庙宇原名“圣母祠”。据《庙子乡志》记载:“圣母祠位于柏池(庙子池)之东北,始建不详,重修多次。现仅存康熙、乾隆、嘉庆等《重修碑记》。祠院坐北向南,南北长28米,东西宽18米,共有八所建筑物。上大殿三间,内塑碧霞元君、太素元君、麻姑大仙;东厢房三间,内塑火神、龙王、三官;西厢房三间分别供奉有大仙爷、广生、牛王、马王、山神、土地。前有一所文昌阁,前敬文曲,后供菩萨。八所殿宇,均雕梁画栋、高大雄伟、气压诸方。”可惜,庞大庙宇毁于文化大革命后期,仅存一座戏楼,也被唯利是图者覆为平地。
庙子一名的由来,历时已久。据《庙子乡志》上传记:在明朝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居民大搬迁时,这儿来了一群从大槐树底下迁出的山西人,暂时栖身圣母祠。因为山西人口音末尾带“子”,所以他们说庙必带子。天长日久,人们就叫圣母祠这块地方为“庙子”了。
庙子原为汜水县柏庙区第十八保。新中国成立后,荥汜合并,才称为荥阳县庙子乡。庙子乡地处崇山峻岭的浮戏山中,西与巩义交界,南与新密毗邻,面积约30平方公里。自从1987年底“浮戏山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后,庙子乡利用当地资源,引进商贾资金,筹建“浮戏山环翠峪”风景名胜区,先后开发了卧龙台、落鹤涧、龙溪宫、杏花村四大景区,建起了杏花会、红叶节两大盛会,2002年又完成了撤乡建区过渡工作,使全乡5000余口人正向小康生活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