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报上有则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去超市换土豆的故事。
说退休后的施罗德喜欢帮妻子干家务,星期天他喜欢骑着一辆老式自行车去超市。一次选购完奶酪、土豆等生活用品,自觉排队付了款,到家围上裙巾做土豆泥时,发现一只土豆霉变了,于是他拿上这只土豆,又骑着自行车去超市调换。事情很顺利,超市不仅给他调换了两只同样大小的好土豆,经理还表示了歉意:亲爱的老顾客,这样做您还满意吗?施罗德则微笑回答:没什么,这样的事儿是免不了的。
事情不大,对普通人而言,再稀松平常不过了。但施罗德毕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政治人物,他骑车去换土豆,又换得如此温馨和诗意,故而引起我们好奇,不能不令人产生诸多联想。
施罗德不担心安全问题。昔登天子堂,今为田舍郎,角色有了巨大转换。但毕竟当了多年总理,就没得罪过什么人,不拍打击报复?当年竞选剑拔弩张,而今息影江湖,不怕政敌使坏?可老迈年高的施罗德,却轻松自如,任春风放胆梳柳,看细雨无声润花,好生快乐。
施罗德不怕丢份。坏了一个土豆,又非什么价值连城的东西,也专程去换。国计民生都操持了,还在乎这“芥豆之微”?街道老太们有此行止尚可理解,曾贵为总理的他也这样,在未富先豪者的我们看来,未免有点“那个”。但以小见大,既可看到人家的生活态度,又可见其商业道德之一斑。
超市经理没有阿贵逢迎。施罗德的光顾,可是蓬荜生辉、可遇而不可求的良机呀。理应逮往不放,大做名人文章,比如先笑眯眯和老施来张合影,再请他题字,然后放大十倍,置之鎏金匾框悬挂店堂内外,以壮观瞻,多好的广告效应啊。可这位仁兄不会拉大旗作虎皮,来的都是客,一视同仁,只把施罗德当“亲爱的老顾客”对待。
这不寻常的一幕,让当地一位侨民深为惊奇,难抑激动,赶紧向媒体报料。报社说这没什么,任何公民遇到这事都会如此,这是施罗德先生对生活的务实态度。其实,像那位外侨一样,我们也以为从故事中有了什么“新发现”,殊不知在人家那里,这些都是生活的常态,不足为奇。只是我们自己长期囿于非常态的思维与行为之中,见惯了太多被扭曲的事物,以至于见到本属正常的现象,反而多了好奇心,有了不理解。令人好笑的,恰恰是我们自己。
是的,这就是人家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淡出政坛的施罗德,不仅在行动上而且在心态上,真正地融入了草根阶层,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所以才与周围相处得那么自然、和谐与友好。这何尝不是一个政要应有的权位观和价值取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