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9版:名流故事
3  4  
PDF 版
中国有能力搞全民社保吗
莫斯科人哪儿房子便宜往哪儿搬
海洛因怎样从药品变为毒品
受骗的味蕾
领袖们发表诗歌的往事
中国有能力搞全民社保吗?
那些著名“女特务”的台前幕后
普京7次险遇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那些著名“女特务”的台前幕后

中原网  日期: 2007-03-02  来源: 郑州日报  
  尽管时间跨越多年,当年许多扮演女特务的演员如白玫、莽一萍、张圆、胡敏英、曹樱等人都已谢世,但其银幕形象的独特魅力,却将她们永远留存在反特故事影片的原版胶片和热爱老电影的广大观众的心中。

  花旗袍、烫头发、高跟鞋,嘴里经常叼着香烟卷……当银幕上出现这样的着装打扮,那一定是女特务。无论是在“文革”前17年风靡一时的众多反特片中,还是在新时期电影同类题材的影片里,广大观众几乎都能看到这种模式的女特务形象出现在银幕之上。现在,我们就向广大影迷朋友讲述那些影片背后不为人知的往事。

  “中国第一女特务”

  阿兰小姐

  在新中国影坛,最早出现在银幕上的女特务形象雏形,大概是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钢铁战士》中,由女演员贺高英扮演的国民党女特务,那种脱掉军装而换上花旗袍、烫头发和高跟鞋的打扮,给广大观众留下了这种女特务形象最初的印象。

  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著名影片《英雄虎胆》中,由著名演员王晓棠扮演漂亮迷人的女特务阿兰小姐,广大观众最感兴趣、最为着迷,并至今津津乐道地封其为“中国第一女特务”。阿兰在影片中大跳时髦的“伦巴舞”,并与打入匪巢内部的我军侦察科长曾泰在试探过程中暗生情愫,最后悔恨交织、由爱生恨欲举枪射击而被我军击毙的令人惋惜的结局,都牵引着广大观众的心绪。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当时政治时代的特定背景,反特片作为一种及时反映社会现实、又有其惊险样式的剧情处理,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欢迎。来自河南省郑州市话剧团的著名话剧演员陆丽珠,于1957年在上海实地开拍的著名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扮演日伪“双料”女特务柳尼娜。作为出境较多、戏份充足的这一反派角色,陆丽珠把柳尼娜这个交际花出身、后投靠汪精卫政府和日本情报机关的“双重间谍”,表演得极其富有层次。无论是人物出场的“时局交代”,还是同日本特务的狼狈为奸,乃至为破获地下电台而采取“分区停电”的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以及最后摇身一变以国民党“接收大员”女秘书身份出现,都牢牢地抓住了人物性格随时局、时代的不同变化为着眼点,精彩地演出了这个女特务心如蛇蝎、冷酷而工于心计的复杂女性的心理特点。后来,为了这一部从影之作,陆丽珠在“文革”中身心遭受极大的摧残,吃尽了苦头,造反派们可笑而幼稚地把角色和扮演者简单地“对号入座”,也无形地衬托出陆丽珠这个女特务形象的深入人心。

  反特片“大户”

  长春电影制片厂

  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曾经是反特片风光一时的拍摄“大户”,在全国各大电影制片厂中出现的反特片片种最多。其中,最为成功、也最著名的当属《寂静的山林》、《虎穴追踪》、《徐秋影案件》、《前哨》、《铁道卫士》、《冰山上的来客》这6部令许多观众耳熟能详,过目不忘的优秀反特故事片。

  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铁道卫士》,作为一部著名的反特故事片,早已家喻户晓,在“文革”中所有的故事影片均遭封杀,而在其后期为纪念抗美援朝40周年,经周恩来总理亲自倡议,才挑选出5部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故事片公开复映。影片中叶琳琅扮演的女特务王曼丽是一个潜伏的特务,叶琳琅在角色的面部表情、形体动作上做足文章,这一角色的别样化,难怪观众印象深刻。多年后,步入老年的叶琳琅,在江南某农村拍摄《香魂女》的时候,被许多围观看拍戏的农民认出来,大家在指指点点地小声议论着她扮演的王曼丽。快人快语、为人豪爽的叶琳琅,于是来了个现场发挥,她不无幽默地拱手抱拳,连声说道:“是我,是我,刚从监狱里放出来。”一席话,逗得大家开怀大笑。

  以惊险样式和鲜明民族抒情风格见长是反特故事片《冰山上的来客》在反特“另类”区域的成功尝试,也是其突出的艺术特点。故事背景设置在新疆边境线上,以边防军战士寻找昔日恋人为主线,由此引发出真假古兰丹姆的反特故事。假古兰丹姆的扮演者,由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谷毓英扮演,长相很有特点的谷毓英,其实是典型的汉族人,她在影片中演绎的女主角的真实身份,是一个身穿民族服饰的女特务,她主要是通过复杂的面部表情,来刻画和完成人物的内心性格。后来,谷毓英仅仅参演了《天山歌声》、《蓝盾保险箱》等为数很少的几部影片,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经移居国外了。

  “文革”后的复苏

  十年浩劫之后,中国电影又迎来了文艺春天的复苏。女特务的形象再一次出现在银幕,其中,还有异于以往模式的女特务。1978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反特故事片《黑三角》,许多观众至今对影片中所出现的一个女特务——那个叫做“于黄氏”的卖冰棍的老太太过目不忘。在中国电影漫长的几十年中的银幕上,和所固有的高跟鞋、花旗袍、卷发头的那种妖冶的女特务形象相比,属一种非常“另类”脱颖而出。难能可贵的是,影片中所出现的女特务,是个显得非常慈祥、和善的普通大妈的形象。但在影片的情节发展中,演员在门缝里偷窥的神情,还有最后身份暴露后,刻意流露出来的狰狞嘴脸,也是人为地为这个女特务角色而刻意表演。所以,人们就记住了这个“卖冰棍儿的老太太”,就是曾经在《平原游击队》和《锦上添花》以及在许多电影中,扮演慈祥老太太的老演员凌元。凌元一改戏路、一反常态扮演的这个女特务角色,成为她一辈子演艺生涯里,最为突出的银幕代表作品。

  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是被中国电影史列为“新时期电影”的年代,珠影厂、长影厂、北影厂等又相继开拍了多部反特片,重新塑造了一系列新的银幕女特务形象。

  尽管时间跨越多年,当年许多扮演女特务的演员如白玫、莽一萍、张圆、胡敏英、曹樱等人都已谢世,但其银幕形象的独特魅力,却将她们永远留存在反特故事影片的原版胶片和热爱老电影的广大观众的心中,并且反特片已经成为广大观众最喜欢的片种之一。

  摘自《周末》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