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市县新闻
3  4  
PDF 版
和谐盛世 龙腾狮舞鼓春潮 民俗味浓 六县(市)百姓闹元宵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和谐盛世 龙腾狮舞鼓春潮 民俗味浓 六县(市)百姓闹元宵

中原网  日期: 2007-03-06  来源: 郑州日报  

  新郑 盘鼓敲出欢乐歌

  元宵佳节,新郑市区,万众欢腾,飞舞耀眼的礼花照靓了夜幕中的城市。记者把目光锁定在全市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之一,新郑市新村镇张垌村。

  作为远近闻名的运输专业村,果然名不虚传:重型汽车进进出出,忙忙碌碌;“三八”盘鼓队的鼓声成了我们的“向导”,姑娘媳妇们扭着欢快的秧歌,给了记者至高无上的“礼遇”。

  新近落成的文化大院,豫剧清唱吸引了村里的老老少少。舞台上,一位俊俏的女演员字正腔圆地演唱着豫剧《红灯记》选段。“这个演员叫史玉花,台上演‘李铁梅’,台下可是‘李双双’,俺村的蔬菜种植专业户呢。”村党支部书记张宪洲介绍说。

  在观看盘鼓队表演的人群里,记者发现两位中年妇女在笑着嘀嘀咕咕。“红衣服”鼓动“蓝衣服”说:“你是老鼓手了,咋不上去敲打敲打?”……“蓝衣服”则不无羡慕地对“红衣服”说:“你可是蝉联几届的‘好媳妇’了,我公婆过世得早,这辈子当不上好媳妇了,再过几年,争取当好婆婆吧!”张宪洲透露说,这俩人都是村里有名的运输专业户,“红衣服”叫王淑芬,会开铲车,小两口依靠家里的大铲车,一年挣几万块很轻松。王淑芬还是镇级“好媳妇”呢。“蓝衣服”叫张桂玲,丈夫开车跑运输,她在家当蔬菜种植户,一过初五,她家的新房就要动工了。

  张宪洲说,去年,张垌村依靠运输和蔬菜种植两大支柱,人均收入达到6540元,比上年净增1000元。记者环顾四周,感觉这抽象的数字都变成了村民如花一样绽放的笑脸。

  本报记者 党贺喜

  通讯员 王建军

  新密 文化大院满堂红

  5日,新密显得格外热闹,主街道两旁大红灯笼挂起来,彩球高高地悬在空中,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不到8点,广大农民身着节日盛装,扶老携幼地向着城区汇涌。

  随着震耳欲聋的三声礼炮,新密市灯节文化活动正式开始。来自乡镇和街道办的32支表演队伍、4500余名农民演员,为广大群众献上了一道丰盛的元宵节文化大餐。

  岳村镇的威风锣鼓不负众望,一开场就赢得了满堂红。只见长绸飞舞,民乐飘飘,掌声阵阵!

  享誉省内外的新密文化大院,是该市每年灯节文化活动不可或缺的重头戏。其时,从偏僻农村赶来的参赛队,吹拉弹唱,小品相声,亦庄亦谐,雅俗共赏,让人尽睹民间文化的风韵。

  据悉,狮子、旱船、腰鼓、高跷等民间传统活动从初八开始,就火遍了新密农村,大小演出已达500多场;20多个村组还举办了小型农民运动会,设立了拔河、短跑、篮球、羽毛球、象棋等比赛项目,4000多名农民参赛。

  本报记者 刘俊礼

  通讯员 王炎军

  登封 花篮舞出幸福年

  正月十五的登封,虽然寒意浓浓,但市内却燃烧着火一样的热情。人们扶老携幼、呼朋引伴,观看该市组织的元宵节民间文艺会演。

  来自该市各乡镇的20支演出队敲起了喜庆的锣鼓,舞起了吉祥的狮子。顿时雄狮起舞,金龙腾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在嵩山广场由嵩阳办事处城北区舞狮团的表演。

  上午9时,锣鼓声起,鞭炮阵阵,嵩山广场中心竖起了一座13米高的钢架高台。 只见4头雄狮沿着倾斜的粗麻绳爬上杆顶平台,其间更在绳上表演出众多惊险动作,引得周围一片惊呼。上到杆顶,4头舞狮在几平方米平台上表演狮舞套路,一时间狮头攒动,绣球翻飞,鞭炮齐鸣,鼓乐喧天……

  “二龙出水、二龙摇尾、翻江倒海、二龙盘卧……”由大冶镇东施村表演的龙社也博得了众人的阵阵掌声。全长24米的两条巨龙波滚浪涌,热火朝天,一片铺天盖地的喜庆。

  “孔雀开屏、仙女散花、四门挂灯……”唐庄乡杨庄村村民表演的嵩山花篮舞舞出了节日的喜庆、舞出了丰收的喜悦。嵩山花篮舞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他们从第一届少林武术节开始排练,至今已逾20年,其间曾获登封市少林武术节一等奖、郑州市民间艺术金奖。在当天表演的节目中,年龄最大的有71岁,最小的只有11岁。

  人们欢呼着,赞叹着,不少市民拿出相机、手机摄下了精彩瞬间,更多市民一路追随着踩街队伍,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本报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卢松娥

  中牟 耀眼炫目火流星

  元宵之夜,如酥春雨骤然停歇,中牟世通广场、人民文化广场和新世纪广场陶醉在灯的梦幻、花的海洋、情的暖风中:15支农民表演队8000多人,不仅演绎了传统的秧歌、狮子、旱船,还把有声光电齐全的彩车以及歌舞表演献给了数万群众。

  中牟的民间文艺多以民间舞蹈为主,在解放路、官渡大街、青年路和尼桑大道锣鼓声声,群众文艺演出如火如荼。在新世纪广场盘鼓和春彩灯表演让人们驻足观看。城关镇自由街壮实的汉子赤膊上阵,在料峭的春风里,号子声震天动地。春彩灯也叫火流星,把燃烧的木炭盛放在铁丝编织的篓子中,用绳子的两端系住篓子,表演者攥紧绳子中间展开臂膀甩动小篓,上下左右翻飞,一会儿打浪、扑蝶、背弓花,一会儿盘腿、滚堂、缠头花,苏秦背剑,彩灯飞舞,流星相追,一个个特技动作,一招一式的造型,光彩照人,令人目不暇接。指挥者娄永立说:“今儿真高兴,路宽了平了,灯多了亮了,草绿了花红了,咱老百姓越跳越有劲啊!”

  由九龙镇能庄村推出的“抬老四游街活动”,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一个男子扮演官丑,坐在车载的大型抬杆前端,随着抬杆的上下起伏,做出滑稽动作,且徐行,且疾走,轻松活泼,热情奔放,令人捧腹。村民能栓妞高兴地说:“全靠党的富民政策,俺日子过得‘芝麻开花节节高’!”在夜幕中,青年男女个个精神抖擞,落落大方,许多年轻的情侣结伴而来,更有许多夫妻抱着小孩,全家温情赏花灯、猜谜语、观红火、看热闹,成为靓丽的风景线。

  本报记者 王思俊

  通讯员 张校强

  巩义

  华灯装扮

  “不夜天”

  

  美丽的“孔雀”展开五彩缤纷的羽翼,风姿婀娜的“仙女”为人们洒下片片祝福……连日来,遍布在宋陵公园的数百盏缤纷绚丽的华灯,将巩义市区装扮成了“不夜天”。

  “妈妈,那儿还有神舟七号呢!”4日晚,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惊喜地向妈妈指点着,只见一片绚烂的灯海中,一架十余米高、正欲冲天而起的“神舟七号”灯显得格外引人瞩目,不少游客带着孩子在这里合影留念。“国家强大了,咱老百姓也盼着神舟七号早点上天哩!”一个老汉的话引起了大家一片欢笑声。

  矗立在广场中央名叫“豫剧大舞台”的彩灯,让老人们流连忘返。这座投资8万多元的大型彩灯气势磅礴,高大壮观,一个个形神兼备的“戏剧人物”在舞台上载歌载舞。其他“福娃”、“盛世金龙”、“吉祥中华”、“月是故乡明”、“年年有余”等大型彩灯更是以独特的方式展示了全国各行各业和谐发展的成果。

  “今年的灯展在投资总额、展灯规模、艺术特色、灯展品位、社会影响等五个方面都创造了巩义历届灯展之最。”巩义市文化局的一位负责同志说,本次灯展以建设富裕巩义、和谐巩义、魅力巩义、文化巩义为主题。为了办好这次灯展,该市投资210 万元,对彩灯制作精益求精,采用喷雾、喷火、喷泡等工艺,大大增加了新灯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气氛。

  据了解,这次灯展从农历正月初六开始,到正月二十结束。自开展以来,观展的游客已达40多万人次。

  本报记者 李鲁愿 

  通讯员 马文博 赵晓红 文/ 图

  荥阳

  计生宣传

  入“戏”来

  欢快的秧歌扭了起来,绚丽的彩灯挂了起来,雄壮的盘鼓敲了起来,威武的狮子舞了起来……在荥阳索河路上,万人同庆元宵节的现场到处人头攒动,锣鼓喧天。一辆辆装扮一新的宣传车,延绵千余米的文艺演出队伍,从索河路由东向西缓缓地向人民广场汇集起来。很快,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据了解,为了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文化氛围,荥阳市从正月初三以来,每天都要举行大型系列春节群众文体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全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大型集中示范活动,荥阳市“索城春晓”广场系列文化活动,盘鼓狮舞大赛,全市业余戏曲大赛,文化下乡巡回演出,迎新春书画展,优秀影视剧、广播剧展播活动,荥阳市春季老年人运动会,庆贺“两会”书画展。元宵节的万人民间文艺计生大宣传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不同年龄、不同岗位的群众欢聚一堂,品尝着这道民间文化大餐。

  本报记者 谢 庆

  通讯员 赵希金 宋新喜 文/ 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