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民生新闻
3  4  
PDF 版
压岁钱究竟该怎么花
电话家教悄现绿城
刹车失灵 大巴冲进服务区
查获200辆被盗自行车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新增9家 省直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经三路拥堵严重
书迷赵亚山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书迷赵亚山
■ 本报记者 陈亚洲 通讯员 张 颖 文/图
中原网  日期: 2007-03-07  来源: 郑州日报  
  小小书迷

  赵亚山是郑州市齐礼阎劳教所的一位民警,出身书香世家。家学的熏陶,父母的言传身教、兄长的耳提面命,在他幼小心田里埋下了读书的种子。上小学时,他就有了空着肚子用零花钱买小人书的经历;上高中时,他开始了最初的买书藏书生涯。乡镇文化站、县城图书馆文化馆,凡是有书的地方,都是他盘桓浏览之处。1972年,驻地部队在他家乡备战挖山洞,生产队三间仓库作为连部,墙上贴满了《解放军报》,他或弓腰或踮脚或侧身,如饥似渴地一张张阅读。在那文化萧条时期,他还阅读过人家包油条丢下的旧报纸……

  恢复高考后,赵亚山从乡下考上了大学。作为大龄大学生,他知道读书机会来之不易,便整天沉溺在图书馆阅览室里,以每周读书两本的速度,博览古今中外书籍。几年大学下来,他读了近400本书,做了20多本读书笔记。1981年毕业后,他携带视若生命的四木箱名著走上了工作岗位。

  藏书万卷

  为买书,他没使用过BP机,至今没有手机;为买书,他戒烟戒酒;为买书,他常年骑辆从旧货市场买的二手破旧自行车上下班;为买书,他每月舍得把月薪的五分之一开支出去。郑州购书中心、郑州图书城等处,都有他买书的身影和足迹,甚至路边小书摊、废品站,也成了他淘书的地方。他出差在外,公务之余的首个目标,是当地的大小书店,大包小包的书籍满载而归……

  日积月累,赵亚山竟陆续买书万卷,杂志3000册。他陋室仅两间,却辟出一间做书房。随着书的逐渐增多,他的书箱变为书架再变为8个大书柜。书房不能满足藏书需要,便把近几年买的新书堆在阳台上,堆在衣柜组合柜顶端,堆在沙发上,堆在卧室大床一侧,转移到办公室里。他的家成了书的世界。所有这些书籍里,都留下他翻阅的手迹、写下的批注……

  三个愿望

  赵亚山在他的一篇发表在《中华读书报》的文章《每周读完一本书》里写道:“每早6点半至8点上班前,读书1个半小时,上午、下午各读书2小时,晚上6点至10点再读书4小时。”这样算来,他每天读书10小时,双休日全天候读书。每天浏览十余种报纸,每周浏览7本杂志,每月看书5本,每年阅读量在8000万字以上。

  赵亚山是搞宣传报道的,文字工作有幸与他的读书兴趣正好衔接。他辛勤笔耕,先后在各级媒体上发表散文、随笔、特写、通讯等1000余篇,其中写读书的文章50多篇,还曾荣获《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联办的“红色经典与我同行”二等奖。

  说到今后的读书生活,赵亚山掰着指头憧憬着三个愿望:“一是准备把发表的100多篇散文、随笔编成两本书;二是退休后办个书报亭或书报摊,终生与书做伴;三是做个藏书家。”

  有一位民警爱书如命,他说一天不吃饭可以,一天不看书不行。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