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路引”,便是朝廷发给官员的“鱼符”,“符”,即符号、标记,所以“鱼符”即可理解为当时的“身份证”。鱼符又称符牌,用木头或金属精制而成,其形为鱼,分左右两片,里面刻有官员姓名、任职衙门、官职品位等内容。当时凡亲王和三品以上的高官所持鱼符,用黄金所制;次之为银质;低级官员则为铜质了。装鱼符的袋称为“鱼袋”。至明代,“身份证”变成“牙牌”,牙牌是用象牙、兽骨或金属制成的小片,上刻持牌者的姓名、所事衙门及职务等,有点类似今天盛行的证明身份的“胸卡”。因为它们 通常挂在腰间,故又称腰牌。
古代还有一种称为“门券”的东西,也是一种身份的证明。邮驿是古代通讯联络迎来送往的重要渠道,所以门券意义重大。门券形式繁多,包括符信、铜马节、虎符、金字牌、青字牌、红字牌……持门券者不仅可以在驿路上畅通无阻,还可以享受相应的待遇,除了出行方便外,驿站还根据所持门券的不同,分别给予不同规格的食宿和照顾。
古代的出家人也有“身份证”,那就是度牒,也叫戒牒。《水浒传》里的鲁智深、武松犯了命案还敢招摇过市,正是因为他们身上有本度牒。当然,那花和尚的戒牒是真的,而武二郎则是冒用他人度牒,幸亏那时没有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