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3  4  
PDF 版
千年古川——贾鲁河
喝奶还是停奶
15
连 载
现代
千年沧桑话东街
《精神历程——36位中国当代学人自述》
21
郑州
商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千年沧桑话东街
李济通
中原网  日期: 2007-03-15  来源: 郑州日报  
  位于郑州老城区,西接西大街东至城东路的东大街,东西全长1370米,是条逾千年历史的老街。它见证了古城的千年巨变,堪称郑州街道的“老字辈”。

  东大街始建于唐代。唐高宗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管州,重修城池,东辟“寅宾门”,通往中牟、开封,后城门内逐渐形成街道。明嘉靖《郑州志·街巷》中的敏德街,就是东大街的前身。民国时期改为中山东街。东大街解放后一度更名为解放东路,但市人习惯上仍称它东街或东大街。过去,该地平民居多,生活水平低下,民间有“穷东街,富南街,花布粮行属西街”之说。尽管如此,这条老街却文物荟萃,其古迹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历史之悠久,堪称郑州之最。

  这里,曾矗立着昔日辉煌的古代建筑群:路北有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公元58年前后)年间的孔庙;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的开元寺;明太祖洪武年(公元1369年)修建的城隍庙,以及郑州最早、明万历八年即有碑记其“古之遗爱”的子产祠等。路南的郑州东里书院、关岳庙近在咫尺。再东就是我国最长、有着3600年历史的商城墙了。

  从前的东大街,自西到东是漫坡,中有一条丈余深的沟壑,东段是洼地,每到雨季,路面水深盈尺,尤其孔庙后面,常年积水,可行舟船,街民外出,多以盘筏代步,路况之差,可以想见。1901年11月初,清慈禧、光绪外逃西安后返京,路过郑州,因东大街乃必经之路,知州李元祯为迎銮驾,召众多市人修路,又铺以黄土,才使该路基本平坦。1932年,郑州商会、士绅,为筹办塔湾“郑县药材骡马大会”,报请官府修路,地方官员限令沿街居民,自扫门前雪,修整门前沟坎,并填平深沟,至此,东大街才得以畅通。解放后的1954年,东大街更上一层楼,建成平直的柏油马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