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新闻深读
3  4  
PDF 版
数字警务 打造平安和谐郑州
“超生新贵”们的秘密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数字警务 打造平安和谐郑州
——我市科技强警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陈 思
中原网  日期: 2007-03-15  来源: 郑州日报  
  “1.4亿元建造科技强警之舰”

  

  “一伙抢银行的劫匪在武汉栽了,劫匪叹了口气说:‘本来准备在郑州下手,结果睡过了站,跑到了武汉,倒霉!’”

  这是好事者杜撰的一个笑话,但像一把锥子,刺痛了郑州警察的心。

  毋庸置疑的是,现代社会,刑事犯罪活动日趋动态化、组织化、职业化和智能化,破案时机稍纵即逝,如果没有现代化的科技装备和高度灵活指挥信息系统,公安机关很难作出快速反应!

  “要把公安科技作为公安工作的第一推动力量。”市公安局把科技强警摆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短短几年投入高达3亿元的资金。特别是2004年,时任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的姚待献兼任局长以来,把科技强警摆到战略位置上,制订规划。

  市委、市政府连续就科技强警召开专门会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超拍板:再拨1.4亿元,打造省会铁警。

  姚待献说,通过几年努力,以打击、防范、管理、保障四大系统为支柱的科技强警布局已初步形成:

  打击系统。组建全省第一座高标准DNA实验室,建立远程指纹查询和自动识别系统,实现正查、倒查,增强刑事侦查工作的科技含量。2000年以来,运用刑侦技术直接破获刑事案件3037起,间接破案6867起,抓获网上逃犯6336人。

  防范系统。在全国率先实行“110、122、119”三台合一,从2005年开始,我市在银行、证券营业场所、商业场所内外部环境、宾馆酒店、办公场所及智能小区、车站、广场等公共场所及大街小巷,先期安装电子探头4万个,并逐步增加到10万个,对市区的各个角落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

  管理系统。建立人口信息系统,实行“全程通”办理户政业务,市民在市区任何一个派出所均可通过网络一次性办理户口迁移、变更等事项。通过建立交通管理控制系统,实现交通信息自动控制,提高了城市道路通行能力;

  保障系统。移动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站及GPS卫星定位系统;警用直升机;七九微冲战术导轨系统、头盔夜视仪、激光测距仪、测高仪、破拆工具等先进的处置、救援工具——引进、购买先进装备,提高公安机关的战斗力。

  手机每人都有,但郑州警察的手机与众不同:注意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这其中首推移动警务查录系统,真正把信息带到路面、带到现场、带到民警身边,可以说是一次交通管理模式和执勤模式里程碑式的革命。该系统荣获“省信息产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我市被公安部确定为全国移动警务系统的五个试点城市之一。

  2004年5月,经公安部、科技部评定,我市被确定为全国21个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之一。

  

  “过去几天干不完的活儿,现在几秒钟就能搞定”

  

  按下“POWER”,轻点鼠标,警务信息一览无余。二七公安分局嵩山路派出所所长邵枫一天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邵枫说:“为找一个资料,过去,是千里查找难寻觅;现在,鼠标轻点在眼前。拇指破案不再是神话。”

  几个大屋子,摆满了一排排的大柜子,大柜子里是一个个小抽屉。这不是中药铺,而是刑侦支队技术员井玉给记者描绘的原来的郑州公安局指纹库。

  “你想啊,每个人有10个手指头,每个指头上又有100多个特征点。只有将这些特征点对上了,才能确认犯罪嫌疑人。一天下来,眼都看花了。对于下决心要破的案子,市局才把各分局、县局所有技术人员全部集中起来,连续干半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比对一遍。”

  “现在有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鼠标轻点,几分钟就可扫描一遍,再狡猾的嫌犯,也休想溜走!”井玉言语间露出自豪和轻松,“去年,一起特大杀人案现场受到严重破坏,技术人员反复查找,发现了一枚残缺血手印,通过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比对,一举查中犯罪嫌疑人,只30个小时,嫌犯即被抓获。”

  曾在郑州“12·9”劫案中靠指纹比对锁定张书海的张国民,现在是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他说,目前,我市公安的DNA数据库是全国储量最大的,有6万余人份,已受理案件2800余起,认定犯罪嫌疑人610人,直接破案1700余起。

  而公安综合信息系统更是作用巨大,目前共储存各类信息2000万余条,信息月查询量达8万余次,通过信息的综合应用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2579人。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科技已成为犯罪的克星。

  “通过路面监控、自动传输、自动比对、及时报警,实现对车辆、人员、物品的查控,形成我市‘点卡、巡线、面控’ 治安防控体系的新格局。”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局长助理、科技通信处处长常志军自豪地说。6个出入市口查报站和4个市内智能卡口正式开通, 两秒钟识别套牌车、被盗车和锁定犯罪嫌疑人,大大提高了战斗力。

  不仅如此,科技也使警务行为得以规范。 “网上办案暨执法监督系统”,是以法律文书、法条适用、强制措施、权限审批、电子签章等执法信息为数据资源,以网络传输为应用手段,实现远程执法、异地办案、公开监督的一种现代执法办案监督模式,实现公安执法工作阳光作业、避免了实体和程序违法。

  还有,原来交巡警查超速行驶,由于没有固定证据,很容易和违章驾驶员发生争执。现在,雷达测速仪一启动,超速多少,一目了然。

  

  “科技,让群众办事方便了,生活安全了”

  

  提起科技强警,市民一般都感到很神秘,很遥远,其实,科技强警就在您身边。

  户口,每个人都有。过去,迁个人,入个户,得找多个人、多个部门。如今,一次搞定。我市是在全国较早建立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城市,全市行政派出所全部实现了常住人口网络办公,实行了“全程通”办理户政业务,市民在市区任何一个派出所均可通过网络一次性办理户口迁移、变更登记。

  市公安局副局长张战军告诉记者,公安机关使科技应用成为行政管理的得力助手,提高办事效率,简便办事手续,缩短办事时间。

  比如您想出国出境,只要登录出入境管理处信息互联网站,足不出户就可网上查询、领表和申报。比如你买了新车想入户,公安网上车管所系统,将车管服务延伸到汽车销售公司、生产厂家,公安部规定五个工作日完成,你只需30分钟即可办结。

  现在,城市车多了,出门就怕堵车。别急,交通流量分析可对城区主要交叉路口进行交通信号自动控制,对重要路口、路段进行电视监控,对交通流进行诱导,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二七广场、火车站等交通难点、乱点、堵塞点,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使车辆行驶速度由10公里/小时提高到27公里/小时,事故也减少了50%。

  空中盘旋的警用直升机,不时驶过身边的警车,隐蔽角落里的探头,无时不在您身边的110……它们托起了都市的平安。

  科技强警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就是群众安全感的不断增强。

  先说说郑州110指挥中心吧。这个有20多名小姑娘值守的信息中心,平均每天接警10000次以上,最大接警量12000次。与她们链接的是在街面上24小时巡逻的交巡警,一旦发生案件,民警在4分钟内就可以到达现场快速处置,比公安部规定的处警时间缩短20%。

  2005年8月的一天,德化街派出所监控中心,正在调试摄像头的所长冯红军发现德化街上一男子东张西望,他立即将摄像头对准了该男子。两分钟后,该男子在一医院门口拽下一过路女子脖子上的项链就跑,冯红军急忙部署堵截,几分钟后,民警将该男子抓获。

  我市是中南地区的金融中心前几年屡发抢劫银行大案,近几年来劫匪却再也不敢轻举妄动这得益于社会面快速反应网络的震慑也得益于全市金融单位安装的监控报警系统。目前, 全市金融网点、金库全部安装了闭路监视器和监控探头,并与110联网;全市有34家大型医院收费处和办事大厅收费处、13家大型商场,安装了紧急报警按钮和外接喇叭。

  同时,我市将防范引入居民社区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居民楼院、都市村庄已分别安装摄像头1995个、2939个。有6个分局、县(市)局、15个办事处的技防监控系统正在施工,年底之前完成建设。

  有一段时间,新郑市一些乡村屡发盗窃耕牛案件,新郑警方购置了500套“气死贼”报警器,免费发给养牛农户。自设备安装以来,该辖区耕牛被盗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68.3%。

  科技,让郑州公安如虎添翼:命案攻坚全国领先,现行命案侦破率达95.21%,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列;综合打击效能大幅提升,共破获现行刑事案件19665起,同比提高73.6%,居全省第一;治安防范水平大幅提升,十类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59.92%;公安行政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全年交通事故起数及火灾事故同比均大幅下降;142个社区、10626个单位和795个村实现“零发案”目标。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2000年,郑州组建全省第一座高标准DNA实验室,建立远程指纹查询和自动识别系统;2002年,郑州购置了两架警用直升机,成为继武汉、大连后全国第三家拥有“空警”的城市;2003年,郑州在全国率先建立“城市应急中心”,即实现110、119、122“三台合一”,公安部向全国推广;2004年,郑州公安自行研发的“警务通”问世,手持“随身武器”的民警能随时随地地查询嫌犯和车辆; 2005年,全市已安装监控探头近4万个;2006年,郑州6个出入市口警务查报站开通,两秒钟识别套牌车、被盗车和锁定犯罪嫌疑人;2007年,郑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赵建才在北京从中央领导周永康手中,捧回了“全国第一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奖杯……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