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金融
3  4  
PDF 版
理财也要“3·15”
信用卡市场劲吹时尚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理财也要“3·15”

中原网  日期: 2007-03-16  来源: 郑州日报  
  风险一:广告宣传太夸张

  现象:产品夸大宣传

  个人理财产品真如宣传的那么“稳”吗?实际上,对个人理财产品风险揭示的刻意回避,很容易混淆客户对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的判断。

  个案:本金难保。市民王先生去年在某银行购买了5万美金的外汇理财项目,银行在广告上声称“交由银行专业人士打理,就能定期获得更高稳定收益”。

  但时过境迁,王先生非但没有获得原本预期的稳定收益,并且连本金都出现了损失的现象。工作人员告诉王先生,当初合同上写明,“交易属于投资型的理财产品”,既然是投资,就会有风险。

  专家提醒:目前一些银行进行产品宣传时,往往只注重“预期收益率达到多少多少”的宣传,但对于产品中暗藏的风险却一言带过。因此大家一定要在购买产品前擦亮自己的眼睛。

  风险二:买保险不赚反亏

  现象:万能险收益被夸大

  目前,很多寿险公司都开发了万能险这类产品,但购买万能险存在两大误区,首先,万能险有两大账户:一个是投资账户,另一个是风险保障账户。而万能险的最低保证结算利率仅仅针对投资账户中的资金收益。由于极个别业务员的“误导”,不少投保人将已缴纳的全部保费作为基础,以承诺的年收益率来套算最终收益,最终导致实际收益率大大低于其预期。

  其次,投保人所缴纳的保险费在扣除风险保障账户的费用后,仍然不能完全进入投资账户,因为还要扣除一笔“初始费用”。

  其实投资万能险要等到10年之后,保单价值才基本与投保人投入资金相当,也就是说,万能险是投得越久越合算。

  个案:万能险亏损达15%。去年3月,上海市民黄女士在一保险顾问的鼓动下,投资2万元购买了一份万能寿险。根据保险公司当时的介绍,该产品的年收益率能够达到3.3%。不料,一年下来,账面资金只剩下1.7万余元。

  专家提醒:在购买万能险时,一定要看清保险条款,不要盲目依赖销售人员的解释和产品说明书之外的其他宣传材料。不妨将保险代理人的各项承诺以附加条款的形式写上保险单。另外,投资保险与投资其他金融产品不一样,保险更多的是考虑保障功能,加上目前我国保险公司投资渠道比较单一,因此投资者在收益的预期上要适当降低。

  风险三:专业知识成盲点

  现象:“逆市”风险

  在理财市场上,有些产品采取了“逆市”的手段,来搏取高收益率。但是,理财专家指出,这种收益趋向和市场大趋势相反的理财产品,风险就很高。

  个案:实际收益率低于存款。去年年初某银行推出一年期美元产品,收益率与人民币汇率挂钩。这款产品承诺如到期人民币汇率>8.2724,则收益率为4.0%;如人民币汇率≤8.2724,则收益率为0.5%,前后相差3.5个百分点。结果人民币强有力的升值预期,让投资者只获得了0.5%的收益率,远远小于美元定期一年期存款利率3.0%。

  专家提醒:投资这类产品,对投资者的专业知识要求十分高,必须能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有个大概的把握。例如买入上述这样的产品就有很高的逆市风险。所以,一般投资者要尽量避免这种不同计息期投资收益相关的产品。                 艳 颖

  近年来,随着市民投资理财的热情日益高涨,理财市场上一片火热。然而,在这“全民理财”的背后,也有不少不和谐的“音符”:“39万资金炒股,3年时间内会炒得血本无归”;搞外汇理财,说的高收益率,其实根本达不到;投资万能险,资金不仅没增值,反而损失了不少……有些是出于恶意,有些则是涉嫌虚假陈述,这些老百姓一般不容易识别。

  近年来,“3·15”活动越来越深入人心,大家纷纷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理财“陷阱”,除了正确运用各种合法途径来捍卫自己的权益之外,普通老百姓又该如何识别和避免其中无谓的风险呢?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