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中央文明办在奥运倒计时500天当日下发“迎奥运、树新风”活动方案,将发起一场拒绝“国骂”活动。(3月12日 《新京报》)
无论是“国骂”还是“京骂”,骂人都是一种陋习,但清除这种语言污染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500天的时间显然有点太短了。笔者觉得,可以换种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骂人的冲动首先源自敌对的态度,如果我们能尝试着学会尊重竞技赛场上的每一个对手,那么又何必担心赛场上会响起阵阵“国骂”呢?
在以往的体育赛事中,每当中国选手取得优异成绩总是会博得观众的满堂喝彩,而迎接对手的则是一片嘘声。在某些观众眼里,每一个中国选手都是英雄,每一个对方选手都是仇敌。在他们为中国选手欢呼雀跃的同时,对手的成绩乃至裁判的误判都是绝对无法容忍的,此起彼伏的叫骂声也总是适时响起。这种狂热的态度已经脱离了体育的范畴,有违体育精神。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观众依然学不会尊重赛场上的对手,那么即使赛场上不再飘荡刺耳的骂声,赛场内外的敌对和冷漠依然会对比赛本身造成负面影响。
邓亚萍委员“奥运会不能只盯着金牌”的发言和吴建民“别只给中国运动员鼓掌”的提议对解决赛场内的“国骂”问题很有帮助。奥林匹克的根本宗旨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而不是为了加深人与人之间敌对情绪。每一个运动员都是奥运舞台上出色的演员,无论谁取得成绩都值得我们为之拍手叫好,他们联袂奉献了精彩的演出,作为观众完全没必要也不应该依据个人好恶予以区别对待。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会尊重对手、享受比赛,那么愉悦的身心享受自然会使人忘掉骂人的冲动。
500天的时间,用来清除“国骂”陋习确实有些短暂,但是用来学会尊重别人、转变国人观看比赛时的态度,笔者以为还是够的。 文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