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旅游休闲
3  
PDF 版
开栏的话:
八百里伏牛看栾川
旅游咨询
春茶相继上市 冲饮几多讲究
餐厅点酒小知识
凤凰山上  杏花醉游人
可乐鸡翅
喝酒为什么要碰杯
旅游投诉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八百里伏牛看栾川

中原网  日期: 2007-03-21  来源: 郑州日报  
  魅力伏牛山系列报道之一

  位于伏牛山腹地的栾川县,在“栾川模式”成功的基础上,乘借“大伏牛山旅游开发”的东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提出旅游发展的新理念。

  ——栾川旅游从“栾川模式”到打造“旅游目的地”的嬗变

  本报记者 罗和顺 黄晓娟     通讯员 张志钦 王春生

  相关链接

  号称中原第一峰的伏牛山位于我省西南部,东西绵延八百余里。属秦岭山脉东段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接熊耳山,南接南阳盆地,东南遥接桐柏山。为淮河与汉江分水岭。

  伏牛山区内森林植被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达88%,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天然阔叶林保存较完整的地段。伏牛山的花岗岩山岳景观、水文景观、动植物景观具有建设成为以山地观光度假为主的大型自然生态旅游胜地的潜力和基本条件。伏牛山还是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一些支流的发源地,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

  高耸陡峭的山峰,茂密原始的森林,缓缓的溪水,飞流直下的瀑布,稀有珍贵的物种,构筑了伏牛山独特的生态自然风光。

  “栾川是洛阳的后花园!”洛阳人说;

  “栾川是‘中原肺叶’!”河南人说;

  “栾川是现代都市人放松身心的绝好佳境!”游客们说;

  “栾川是众生和谐的大美天地!”北京旅游学院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杨乃济教授说。

  时值初春记者踏青栾川,没有感觉到一丝寒意。无论是在仙人幽居的北国第一洞——鸡冠洞,也不管是在苍莽古朴的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还是在水韵袅袅的九龙山温泉……人们游览胜景的热潮驱去了料峭的春寒,操着不同口音的如织人流使人感到春天的气息,被连绵起伏的伏牛山环拥的栾川处处荡漾着欢娱和愉悦。

  旅游界专家魏小安说:“全国旅游看两川,省级看四川,县级看栾川。”其显著的特点是栾川旅游无淡季,不仅呈现“冬季不淡”的良好势头,而且出现“冬季还旺”的态势。翻开栾川县旅游工作委员会统计报表,一串串数字令人激动不已:

  2006年12月17日~31日,初冬,栾川日接待游客7000多人次;

  2007年1月1日~19日,小寒时节,栾川县城37家规模以上宾馆爆满;

  2007年1月20日~2月1日,大寒时节,栾川日接待游客8000多人次,周六、周日接待量超万人,这期间景区、交通、宾馆饭店、餐饮等旅游收入达2300万元。

  

  栾川旅游变中求新

  自2001年以来,栾川县“党政主导、整合营销、市场运作、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被中国旅游界称为“栾川模式”。在短短四五年的时间内,栾川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旅游产业的规模由2000年的不足500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10亿多元,全县有15个行政村依靠旅游走上了致富之路,旅游从业人数达到9万多人。

  在旅游发展道路上,栾川人不仅仅停留在“栾川模式”上。2006年,栾川县提出了“推进四个转变,打造‘旅游目的地’”的科学发展战略。县委书记张献会指出:“四个转变是实现‘旅游强县’的关键,我们要实现由单一的观光游为主向以‘观光游为基础、休闲度假游为重点、社会特色游为补充’的多元化转变,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小、弱、散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转变,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栾川县副县长黄玉国告诉记者:“打造‘旅游目的地’,就是要游客一进入栾川,就等于进入了栾川这个大景区,这里处处是景点,时时有美景,游客可以随心所欲地游览,也可随便进入一处农家庭院,享受农家乐……‘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一方面是要打破季节、时间、线路、景点等限制,实现‘无障碍旅游’,游客可在任何季节、任何时间来栾川旅游;另一方面是整合资源优势,塑造栾川整体形象,促进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协调发展。”

  2006年4月至6月,先后举办了“同一首歌走进洛阳——相约钼都栾川”大型演唱会和恭迎老子圣火与《道德经》传递活动。2006年夏季,为了进一步开拓旅游市场,推广“绿色栾川 健康乐园”理念,又成功举办了洛阳栾川首届消夏养生旅游节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栾川在省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新理念促进了新发展,2006年,栾川旅游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以老君山为代表的山水游,以龙峪湾为代表的森林游,以鸡冠洞为代表的溶洞游,以养子沟重渡沟为代表的农家游,以九龙山为代表的温泉游,以伏牛山滑雪场为代表的滑雪游等一组旅游景区群,实现了全年旅游无淡季的目标,全年接待游客4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5亿元,占全县GDP的21%。

  高端产品引领发展

  在景区的开发上,栾川坚持“景散”,即多渠道引资、多样化发展、多层次扩展。

  养子沟、重度沟是生态旅游开发的典范,是农家宾馆的楷模,是旅游带动脱贫的榜样!原来的重渡沟风景区却是一家乡办集体企业,由于建设资金投入有限,景区发展缓慢。2004年,重渡沟经营权成功转让,新公司连续投入4000多万元,完善景区设施,强化宣传营销,于2005年成功晋升国家4A级风景区。重渡沟又动员广大群众,发展“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体验农耕文化”的“农家乐”,不仅拉长了旅游产业链,而且创造了乡村旅游的新品牌。

  栾川在养子沟、重渡沟、倒回沟、白石崖、通天峡、鼎室山、蟠桃山、伏牛山滑雪场等自然生态优美的山村发展“农家乐”,建设新农村,使重渡沟、养子沟村的农民人均收入由2000年的不足500元,增加到目前的1万多元。

  在2003年之前,栾川旅游是“干半年歇半年”,冬季游客稀少。2003年12月,投资1.2亿元建成的伏牛山滑雪度假区建成开业,在河南旅游史上引发了“冬季旅游革命”。如今,伏牛山滑雪场已经成为拉动中原冬季旅游市场的龙头项目。

  这些资源互补、特色各异的景点,为打造“栾川旅游目的地”奠定了基础。

  

  “神不散”的整体发展

  在旅游管理和发展规划及目标上,栾川坚持“神不散”,即统一规划、科学发展、和谐共进。首先是统一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开发与保护并重、以保护为主”的原则,聘请北京大学专家编制《栾川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老君山、龙峪湾、鸡冠洞、重渡沟等景区投资170余万元,分别完成了景区建设详规,确保严格按照规划实施旅游开发;其次是打造整体形象,树旅游品牌。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名县”和“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两创”活动。鸡冠洞、龙峪湾、重渡沟先后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并颁牌,成为全国拥有3个国家AAAA级景区的县;如今已初步呈现出“城在山中,河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画中”的靓丽景观。2006年8月,栾川县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名县”称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