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爆”出玉米花
“雷达”一词的英文原意表示无线电探测与搜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英国科学家约翰·兰德尔和同事创造了专门研究共振穴磁控管的机会。因为这种电子管能产生频率很高的微波,微波具有跟踪高速运动物体的搜索功能,所以共振穴磁控管问世后,“千里眼”——雷达很快被英国人发明。在1940年的英格兰战役中,英国人发明的雷达初显身手,指挥着英国皇家空军服务队,躲开了德军轰炸,将弹药等物品及时送到前线,为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5年的一天,正在测试雷达的工程师珀西·斯潘塞感到有点饿,便随手从衣袋里掏出几块巧克力,可是它们全融化了。这是怎么回事?当时天气并不热。细心的珀西·斯潘塞注意到这一看似平常的现象,下班后,他到附近玉米地里掰了一些玉米种子,随手撒在雷达旁边。第二天上班时,当他看见一颗颗绽放在雷达旁的爆米花时,喜悦之情难以言表……珀西·斯潘塞很快发现微波不仅能让雷达成为“千里眼”,具有探测功能,还具备鲜为人知的强热效应。任何食品,包括很干燥的食品中,都含有大量水分子。水分子吸收微波后,马上以每秒几十亿次的极高频率振动。水分子剧烈摩擦使食品迅速升温。这表明微波的作用对象若是生米,它们很快会被煮成熟饭。
珀西·斯潘塞的研究报告在社会上引起轰动。同年年底,一种利用微波加热、消毒、烹饪食品的新型灶具——微波炉面世。可见,微波炉和雷达一样,受战争推动,系战争的馈赠。
火箭“诊”出乳腺癌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德国开始疯狂扩军备战。时年20岁的冯·布劳恩被任命为德国导弹技术总设计师。1937年,在冯·布劳恩领导下,V-1导弹成功试射。1944年9月8日,由冯·布劳恩研制的重13吨、最大射程为320公里的V-2导弹又从德国本土发射,穿越大气层后直指英国首都伦敦。
当几千枚V-2导弹从天而降爆炸时,伦敦一片狼藉,世界舆论也为之哗然。
然而,现代空间技术却在二战的硝烟中得到发展。因为把人类送上月球,把人造卫星、国际空间站等航天器送上天的多级运载火箭的技术是建立在V-伯基础上的,是V-2火箭技术的延续和发展。
美国医学专家披露,他们已将五角大楼拦截导弹的技术用来查乳腺癌,结果令人振奋。因为使用该技术检查乳腺癌时,要比原设备提前好几年发现疑心病灶。他们还发现,运用这一技术制造的传感器和化学探测器在识别人脸、寻找水源和发现土壤中污染物的准确性方面,比原来的技术提高许多。
战争催生整形术
流行病是人类最凶恶的敌人。而战时爆发流行病,往往比战争本身更具杀伤力。所以在战斗闲暇,一些军医开始研究预防流行病的疫苗。像结核病、鼠疫等流行病疫苗都是在战争中发明并率先在前方将士身上接种、接着推广到民间。法国政府建立的全民定斯妆种疫苗制度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战场开始推广到全世界的。这个制度确立后,一个新兴产业——疫苗产业很快诞生壮大。
有战争,就有伤病员。想方设法减轻伤病员的手术痛苦、减少死亡,成了救死扶伤的头等大事。1846年,医生用乙醚对伤员进行麻醉,1847年改用氯仿麻醉,结果既减轻了伤员的手术痛苦,又大大降低了死亡率。与此同时,麻醉学发展成为医学科学的一个分支。大医院开始成立麻醉科。
为避免因面孔被毁、出现无法辨认伤员是谁的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上颌颜面的整形手术广泛运用,从而使整形外科初具雏形。 摘自《知识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