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母阙,建于汉代,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登封市城西北2公里嵩山南麓万岁峰下,为启母庙前的神道阙,它与太室阙、少室阙并称“中岳汉三阙”。启母阙与众不同的魅力,在于它记录着一个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故事和追求精神。
大禹妻化作启母石
阙者,缺也,是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因为两阙之间有空缺,故名“阙”或“双阙”。用石雕刻而成的阙,上面往往有铭文和浮雕,用来记官爵、功绩和装饰。
嵩山地区汉代三阙,均为祠庙阙,其实就是两个用石块垒起来的石柱,上面雕刻一些文字图画。从这点来看,启母阙就是启母庙前的大门,而说起启母阙还要从启母石说起。
启母石在启母阙北190米处。据《淮南子》载: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妻涂山氏化为巨石,石破北方而生启,这块石头也就被称为“启母石”。汉武帝游嵩山时,曾为此石建庙;东汉延光三年(124年),颍川太守朱宠于启母庙前建神道阙,汉代因避景帝刘启之讳改名开母庙、开母阙。
启母阙阙身用长方形石块垒砌而成,上面有长篇小篆铭文,记述了夏禹及其父亲鲧治水的故事,以及赞颂夏禹治水的功绩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精神。铭文字体遒劲俊逸,是汉代书法中的精品,一直为国内外金石学家所注重。
不知道何时开始有了启母石的传说,也不知道何时,人们开始对启母石产生了敬仰之心。从嵩山脚下现存的汉代三阙来看,汉代对山川河岳、祖宗神灵的崇拜当是空前的,正是有了这样的信仰,才给今天的人们保留下来了更多的过去的信息。
启母阙刻满历史故事
启母阙西阙现存高3.17米,东阙现存高1.18米,阙门间距6.8米,由于年代久远,启母阙风化得较厉害,但上面的浮雕隐约可辨出有驯鹿、斗鸡、怪兽、鹤逐鱼、狼逐兔、虎斗牛、双蛇穿环等图案。阙的下部是东汉嘉平四年(公元175年)中郎将堂溪典所书《请雨铭》。
环视启母阙,可以看到阙身的四周雕刻有宴饮、车马出行、百戏、蹴鞠、驯象、斗鸡、猎兔、虎逐鹿以及“大禹化熊”、“郭巨埋儿”等历史故事画像60余幅。其中最主要的一幅是蹴鞠图,刻画着一个头挽高髦的女子,双足跳起,正在踢球,舞动的长袖轻盈飘扬,女子两旁各站立一人,击鼓伴奏,再现了汉代蹴鞠运动的真实场面,这也足以说明,足球这项体育运动,在我国汉代时就已经产生了。
灰飞烟灭启母庙
启母庙早已倾塌废弃了,现在只留下了启母庙的名字,在启母石的西南面不远处,还可以在地上看到许多断砖残瓦,瓦上能看到汉代独特的绳纹菱形纹,让人们想起这可能就是启母庙的遗址。站在那衰草枯杨中,看着这些残砖断瓦,总想起了《红楼梦》里的那句话:“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这里过去虽然不是歌舞场,却也曾香火旺盛,人来人往,只为精神上那一点信仰,那一份崇敬。
如今,启母阙成了文物,被新盖起的高大房子所遮蔽,不再是人们去启母庙烧香的通道;启母庙早已灰飞烟灭,启母石则孤独寂寞地站立在荒野的风中,偶尔会迎接三三两两人们的凭吊。过去的启母庙荒废了,但启母阙还在,大禹精神也将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