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1号线
火车站地区设站3座
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的《轨道交通1号线局部比选及方案设计方案》主要研究了三个大的线路走向共5个方案。其中方案一为:线路沿中原东路向东,于大学北路路口设站,下穿金水河,过康复中街后,转向东南下穿地块,再转向东行,过京广路,下穿郑州火车站西站房,过福寿路,向东北下穿中原鞋业市场、十八科技中学至二七广场设站与3号线换乘,继续沿人民路向东北方向延伸。比较段线路长3293米,设站3座,其中换乘站1座。对郑州火车站客流服务较好,因此暂以此方案为推荐方案。
火车站西出站口
规划提出三种方案
方案一:根据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的设计,采用“下进下出”式的流线方式,新建西站房总长度256米,总宽度56米,建筑面积19440平方米。在西站房以西新建城市广场,主要为城市景观和交通广场。小汽车停车场和公交车停车场位于广场两侧。西站房站房共两层,主入口设在一层,主要功能为集散厅、候车厅、售票厅、辅助办公及出站厅。
方案二:与方案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站房设了站前高架台,主体两层,人行入口设于一层,车行入口设于二层。
方案三:为推荐方案,新建西站房和高架候车室。除此,还将既有高架候车室延伸至新站台,并将2座既有出站地道延伸至西站房。同时新建1座中央进站地道,连接新建高架候车室和新建西站房。
西广场交通
规划五种方案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西出口站前广场方案规划设计》总体布局为:
方案一:机动车“地面、地下”二层立体分流,地面人行广场方案,交通广场和商业休闲广场之间设置道路。公交末站布置广场北侧,出租车落客区布置广场南侧。
方案二:机动车“地面、地下”二层立体分流,地面人行广场方案,交通广场和商业休闲广场之间不设置道路。公交末站布置广场北侧,出租车落客区布置广场南侧。
方案三:机动车“地面、地下”二层立体分流,地面人行广场方案,交通广场和商业休闲广场之间设置道路。出租车落客区设置地下一层。
方案四:机动车“地面、地下”二层立体分流,地面人行广场方案,交通广场和商业休闲广场之间不设置道路。公交末站布置广场北侧,出租车落客区设置地面层。
方案五:机动车“高架、地面、地下”三层立体分流,地面人行广场方案。
火车站西出口
规划为“城市会客厅”
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西出口周边地区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方案提出,西出站口建设一个新商圈。
该项目位于市中心核心地带,隔京广路与二七广场、火车站商业中心相望,向东距离二七广场1.5公里。规划范围为京广铁路线以西,京广北路以东、中原路以南、陇海路以北所围合的区域,规划面积55.4公顷。
西广场周边建筑的高度控制在150米,建筑沿南北方向逐渐降低至60米。
就规划设计与开发模式而言,重点开发范围以站点为核心的半径600米的范围以内,由内向外呈现出“商业—商务—”酒店—住宅”的布局结构。
重视路网的密度,重视公共空间的营造,作为城市门户,西出口的规划定位“城市会客厅”,提供包括会展、形象展示等,并在此基础上,对郑州市的历史文脉加以弘扬,起到城市名片的作用。
京广路
(中原路—陇海路)建立交
《京广路规划设计方案及区域道路与市政管线系统控制规划》认为,西客站建成后,京广路与中原路、京广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处交通量必定会迅猛增加,随着京广路的打通,此条道路与建设路的良好连接也成了本次规划的关键,而建设路与解放路的连通更为铁路东西两向的跨越交通关键。本次将此三处规划为立交,为火车站西出口的建设打好基础。
方案一:京广路高架桥组合立交桥。主桥:京广路主车道(双向六车道)高架桥通过陇海路、西广场、中原路,跨越解放路立交桥、沿金水河两岸分幅跨越陇海路后,下坡穿越金水路、陇海路后接沙口路。匝道:在陇海路、西广场、中原路南北两端分别设置上下匝道,加强高架桥与其的交通联系。
方案二:京广路隧道直通方案。保持京广路穿越中原路、陇海路 路段区间,分直行过境交通,京广路地面层与中原路、陇海路、西广场等道路衔接采用路口渠化形式。
此外,还有京广路隧道设置右转匝道方案、京广路与中原路、陇海路、西广场地面层全面联络方案、京广路与中原路、陇海路、西广场地面层全面联络方案等其他三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