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郑风
3  
PDF 版
“推销员”与武则天
登 山(五首) 原 非
农家乐(国画)
春的别称
我与李宗仁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书法)
“应声虫”的由来
尘 缘
《沉重的房子》
母子情深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母子情深
牛玉乾
中原网  日期: 2007-03-26  来源: 郑州日报  
  我娘离开人世已经两年了。她如果健在,也该是84岁了。我娘是两年前的腊月二十八回乡下过春节,在正月十八因心脏病突发走的。等我连夜赶回登封老家,也没来得及见上一面。两年来,每当我劳累一天回家敲门时,总会想着是我娘跑来开门,总会想着进门我看到的第一张面孔是娘的脸,听到的第一句话是娘的“俺玉乾回来了”的亲切呼唤;每当我进家走到娘先前住过的卧室门前,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朝门里望望,总感到娘还坐在床前,戴着老花镜缝这补那;每当我早晨醒来,总会想着娘还在厨房里忙忙碌碌,开火做饭,有多少回我急着上班不吃饭,她总是心疼地望着我责怪“又是不吃走了”。然而,这一幕幕,都成了我的记忆。娘走了。她在世的时候,我不知珍惜,没有抽出时间多陪她说说话,陪她到处走走看看。自己总是从她身边匆匆离去;有时假日我躺在床上看电视,她坐在床边同我说话,我常心不在焉,爱听不听的,有时还睡着了。然而,每当我醒来时,看见娘还坐在那里,满目慈爱地看着我。在她的眼里,我永远是需要她呵护的小孩子。

  娘生前总为她出生在一个大户人家而自豪,她常常给我讲述她儿时备受父亲疼爱的往事,说她父亲从外回来总是给捎许多好吃的,有时还把她拥在怀前骑高头大马。然而,娘在32岁时,我爹就去世了,她一直熬寡。是她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养育我们姊妹五人的重任。

  记得1959年深秋的一个傍晚,我们娘儿六个到8里之外的舅家串亲戚。娘怀里抱着我的小妹妹,11岁的我背着我的小弟弟,另外两个弟弟妹妹跟在后面走走跑跑。路过颖河滩高桥坟时,我们实在走不动了,就坐在河滩石头上歇息。突然,娘撕心裂肺地大哭起来,弟弟妹妹也不懂事地跟着哭了起来。“我的命咋这么苦哇,这日子咋叫人过呀。”娘哭着不断重复的这句话,50年来,其情其景一直清晰地、也一直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之中。

  在我的记忆里,娘从那个傍晚过后,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我从没有再见她掉过眼泪,她坚强地带领我们兄妹走过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饥饿的那场灾荒年景,闯过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动乱的那段斗争历史,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拉扯长大成人。1972年10月,我在巩义市回郭镇高中当教师。有一天午饭后,我正在办公室备课,突然我三弟进门叫我:“哥,咱娘来看你了。”我猛地从桌后站起来,瞪眼瞅着清瘦疲惫的娘亲,半天说不出话来,顿觉热血上涌,热泪盈眶。从登封老家北烟庄村到巩义市回郭镇高中,那时没有公路,不通汽车,全是山间小路。我娘在我三弟的搀扶下从家里出门,是一步一个脚印,一走一拐,穿越少室山,翻过太室岭,走下十八盘,夜宿参驾殿,第二天一早又起身,直到下午两点才赶到学校的。俩人一天半赶了110多里山路,啃了一天半的红薯粗面窝窝头。当我端来热水替娘洗她那缠过的小脚脚,看着她两脚血泡掉泪时,娘笑了,她说:“娘只要能见到你,就不觉得疼,不感到累。”

  随后的30多年,我娘有时在乡下为弟弟妹妹们的家庭抱孩子,做家务;有时跟随我进开封、到郑州,替我照看孩子,操持家务,年复一年,来去匆匆,忙个不停,全身心都贡献给了儿孙们。2001年,我响应市委的号召,不定期领报社驻村工作队下乡扶贫。离家出门时,娘塞给了我一个笔记本,让我带上。我打开一看,是她老人家口述,由我三儿子代笔写给我的三句嘱托:“不要占人家的小便宜;说话办事不要总由着自己的性子;世上路有三条,咱要走中间那条道。”我看后问三儿子,奶奶讲的怎么样?三儿子回答:“奶奶真的很伟大!”是的,我娘真的很伟大。我代表报社党委连续下乡驻村5年半,不辱使命,娘的三句话真的发挥了很大作用。娘对我的身传言教,永远是我为人处世的座右铭。

  两年来,在想娘的日子里,我总会喃喃地哼起《懂你》这首歌,歌词把我带进无尽的遐思,向梦中的老娘诉说着我的心语:“你静静地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多想伴着你,告诉你我其实多么地爱你。”……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