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3  4  
PDF 版
开掘自我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苗山之秋(国画)
《那天她敲了我宿舍的门》
我与李宗仁
想念一个人
爱尼姑娘(油画)
牛寨说牛氏
别拿外国字考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开掘自我
梅桑榆
中原网  日期: 2007-03-27  来源: 郑州日报  
  一个人的大脑,犹如一座矿山,而“矿藏”便是那种种已知或未知的潜能。只是这“矿藏”深藏于大脑之中,往往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并且作深入持久的开掘,才能使其显露于世,否则“矿藏”便会随生命的终结而消失。古今中外,虽时运不济,无依无助,却能发现自身的潜能并进行深入持久的开掘而终有大成者,数不胜数。现举二例:

  爱迪生小时只上了三个月的学,便被老师以“这孩子太笨,留在学校里会妨碍别人”为由,让他母亲把他领回家。年龄稍大,便跟父亲学木工。但他靠着跟母亲学得的一点文化,竟对科学试验发生兴趣,并将其作为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克服重重困难搞发明创造,终于成为伟大的发明家,为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齐白石出身贫苦,仅上过半年学,他只有利用放牛、砍柴之余,识字读书,后来又爱上了画画。15岁时,父亲看他身体单薄,干不了庄稼活,让他拜师学艺,当了木匠,且一干十几年。他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借得一本《芥子园画谱》,这本人物花鸟的杰作,引发了他极大的兴趣,年近30岁的他从此立志学画,经过长期勤学苦练,终于在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成为国画一代宗师。如果爱迪生与齐白石不能发现自己的潜能,仍然从事原来的职业,他们终其一生,充其量只能是手艺出众的木匠。

  然而,世间许多人忽视了自我潜能的开掘,让宝贵的“矿藏”深埋于大脑之中,终其一生也未能让其显露于世。有的人“顺天应命”,或听从他人的安排,或满足于眼前的位置,徇规蹈矩、按部就班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旅;有的人迫于生计,把一生绝大部分精力和时间用于挣钱养家糊口;有的人只知孜孜追求眼前的利益,为了实现种种小愿望、小目标而费尽心机,不知不觉便白了少年头;有的人把自己的前程寄托在他人的恩赐施舍上,为得到一官半职不惜抛弃尊严与人格……上述人等,有的是懵懂死板,有的是生活所迫,有的是被小名小利障目,有的是被权欲塞胸,故难以有开掘自我潜能之意识。

  我观古今中外凡能开掘自我潜能、终获成功者,虽然专业有区别,成就有大小,其经历也各不相同,但是其精神品质却大抵相似。他们都是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的人,故不愿听从他人的安排,不甘心在聊以谋生的位置上了此一生;他们都是胸怀大志的人,故能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舍弃种种既得利益,不为虚名小利所累;他们都是有头脑、有主见、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故能够不被世俗的价值观所左右,不被种种潮流所动摇,坚定不移向既定的奋斗目标迈进;他们都是不畏艰难困苦的人,故能够坚忍不拔,在逆境中奋发进取、百折不挠;他们都是胸襟开阔、眼光独到的人,故能够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而后独树一帜,在事业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如此一说,我们会以为开掘自我潜能者都是天才,是人杰,令我们仰之弥高,而他们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也令我等凡夫俗子不可企及。其实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乃是长期坚持不懈地开掘自我潜能的结果。他们起初也是和大众一样的凡夫俗子,爱迪生当初跟父亲学木工时,谁会认为他是个科学发明的天才?齐白石当木匠时,谁会认为他是个国画大师?可以说,每一个杰出的人物,当他们尚未开掘自我潜能时,都是和大众一样的凡人,并且大多身处逆境,经历坎坷。这就使我们每个平凡的人有了开掘自我潜能的理由和信心,有了可以效仿的榜样。开掘自我潜能,是一条自我提升之路,可以使我们的命运不为他人所左右,不需从他人手里讨前程。尽管人的天资有别,深藏于大脑中的“矿藏”,或为“钻石”、或为“金银”、或为“铜铁”,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生命不息,开掘不止,就一定会有所收获,从而使我们生命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他人的赐予皆身外之物,惟自身的潜能才是谁也无法剥夺的财富。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