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3  4  
PDF 版
我们需要“励志文化”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江南春日(摄影)
李冠退敌
我与李宗仁
山梁(国画)
信天游(篆刻)
刘项从来不读书
多情却被无情恼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刘项从来不读书
陈鲁民
中原网  日期: 2007-03-29  来源: 郑州日报  
  在今年的“两会”上,不少作家在提案上联合署名提议增设“国家阅读日”。但著名学者余秋雨却在其博客上发文章表示强烈反对。他说:“阅读能启发生命,但更多是浪费生命。身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阅读早已不是一种欠缺,而是一场灾难。”并且举例说明:“孔老墨庄比我们伟大,因为他们的阅读量不到我们的万分之一。”(3月23日北京娱乐信报)

  其实,要证明读书无用,是在浪费生命,用孔老墨庄为例还不如用刘邦、项羽更有说服力,因为这两位草莽英雄读书恐怕还不及我们的亿分之一,或者说基本上就不读书吧,可人家照样称王称霸,名垂青史,活得有声有色,以至于唐代诗人章碣在那首著名的《焚书坑》中还“不胜羡慕”地写道:“竹帛烟消帝业虚,关山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从来不读书。”可咱们能因此就效仿汉高祖、楚霸王,也把书扔到茅坑里去,见到个读书人,就用他的帽子来当夜壶,那不也太荒唐了吗?

  发此高论的余先生其实很有点自我矛盾,他一方面反对读书,另一方面却一本接一本地高调出书,《文化苦旅》一炮打响,《山居笔记》后来居上,《千年一叹》风靡一时。而且每每发行到天文数字,既有大陆版,还有海外版,这恐怕还不仅仅只是为了多挣稿费,名列文化人首富吧。你的书难道不就是让读者去读的吗,而且你的书中那么频繁地引经据典,旁征博引,那还不都是成年累月读书读出来的吗?再退一步说,如果大家都不读书,又怎么会知道上海有个专写文化散文的大作家,余先生还能有今天的盛名吗?

  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实在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再说就有些多余,可既然余先生搬出“孔老墨庄”了,我们也不妨看看这些古今名流是怎样看待读书的。孔子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西汉经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诗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诗人黄庭坚说:“士大夫三天不读书,自觉语言无味,对镜亦面目可憎。”

  当然,余先生也考虑得颇为全面,为大伙都不读书后多余的时间精力另外开辟了一条通道,那就是比读书“更重要的是考察、游历、体验、创造”。这恐怕是站着说话不腰痛,也许少数精神贵族具备这个条件,平民百姓则一天不上班就一天没工资,老婆孩子就可能没饭吃,哪有时间、精力去“考察、游历”?即便得了闲暇,“考察、游历”都是大把烧钱的事,凤凰卫视台可以出巨资供余先生到世界各地去“考察、游历”,可普通民众哪有这个福分,想都不敢想。

  再和余先生抬个杠。孔子的伟大绝不是因为读书少,他可是个不折不扣的读书模范,一生手不释卷,到了晚年依然兴致勃勃地翻烂了三部《易经》,留下“韦编三绝”的典故,孔子伟大的根基就在于他比同时代的人读书要多,思考要深,因而登上了他那个时代的思想文化巅峰。而反观余先生的书中之所以出现那么多“硬伤”,为人诟病,被人挑刺,如果寻根问底,就在于读书还少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