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6版:财经新闻
3  4  
PDF 版
城际航线网基本构筑完成
4月起将全部退市
建设“低度发展 高度和谐”的新农村
图片新闻
清明节前素色花价格倍增
洛阳至香港航班今开通
聪明商家 挖愚人节商机
文具越做越豪华
我市重点治理“三行业”
为中小企业改制上市指点迷津
期货公司与交易所将大步创新
2006年基金猛赚2713亿元
全市入库车船使用税890万
河南省中国中部崛起促进会成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经济学家姚洋支招河南新农村建设——
建设“低度发展 高度和谐”的新农村
■本报记者 曹克 孟斌 文/图
中原网  日期: 2007-04-02  来源: 郑州日报  
  树立新发展观:

  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如何才能建设好新农村?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姚洋,对家乡充满一种朴实的感情,基于对农村的了解,他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他说:“目前,我认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村发展观的转变。”

  姚洋说,这个转变包括三个方面含义。其一,农村不再等于单纯的农业,不再是仅仅向城市提供农产品的地方,而是具备多样化的生产方式的农村。其二,农村不再是可以任其消亡的穷乡僻壤,而是可以体面地生活的地方。其三,农村将在自我管理的基础上重建组织和文化秩序。

  从1980年代初至今的二十多年间,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早已不仅仅是农业的代名词。但是“农村=农业”这个观念是如此的深入人心。新农村建设要彻底抛弃“农村=农业”观念。居住在农村的人不等于就是农民,他们有权选择务农、做工、做小买卖,或者进城打工。这样一种状态也许是一种低度发展状态,但却是一种和谐状态;抛弃为农业而农业的束缚,农村就可能生发出有活力、有弹性的新型社会生活空间,变成安居之所,而不仅仅是生产粮食的地方。

  用好每一种资源:

  建设文明、舒适的新家园

  那么,观念转变之后,怎样才能建设好一个新农村?姚洋认为,必须建设一个体面的乡村,以目前中国农村的中等收入水平而言,一个体面的农村生活应该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卫生的环境、合理的村庄布局、基本的医疗保障、有序的社会生活和民主的政治过程。

  卫生的环境具体包括洁净的饮水,卫生的厕所、下水系统,适当的牲畜饲养方式等内容。在许多地方,要实现为农村居民提供洁净饮水目标并非易事。

  在收入上升较快的农村地区,重新规划村庄布局是一个急迫的问题。农村的老房屋往往不适应今天的生活要求,再加上农村居民传统的建房冲动,只要积蓄允许,盖新房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如果说农村养老尚可依赖子女的话,那么农村医疗保障则完全是一片空白。最近,中央政府增加了对新型合作医疗的投入,把原先每人15元的保险补贴提高到了每人20元,地方政府的贡献也相应提高。这是一个值得称赞的举措。

  姚洋认为,新农村建设要重建乡村社会,乡村社会的重建,其载体就是村民自治。村民自治是当今村庄治理唯一具备政治合法性的形式。新农村建设可以成为提高村民参选积极性的一个契机。

  建设“低度发展

  高度和谐”的新农村

  “要建设一个低度发展、高度和谐的新农村!”姚洋说,过去近三十年间我国城市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照此速度,2030年的城市化率最高可以达到74%,但仍有多于四分之一或近四亿人生活在农村。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因此,新农村建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国家长期整体发展的需要。

  姚洋认为,农村的低度发展意味着放弃农村GDP崇拜,放弃遍地开花的工业化道路;通过逐步提升农业生产率提高粮食产量,通过人口向大城市地区的集中把农村居民变成城市居民,从而提高进城和留在农村的人的收入水平。

  ■相关链接

  姚洋简介:中国少壮派经济学家代表之一。现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经济学季刊》主编,并为美国经济学会、国际新制度经济学会、欧美同学会的会员。其研究领域为农村发展、农村劳动力市场和制度变迁。其主要中文著作有《自由、公正和制度变迁》、《村庄内外》(合著)等。

  作为中国第一人口大省的河南,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3月31日下午,在郑州参加“越秀第145期”专家演讲时,长期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的经济学家姚洋支招河南新农村建设:建设低度发展、高度和谐的新农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