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可对于千千万万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来说,却根本无暇顾及身边的美丽。
2月28日,2007年河南新年首场人才交流大会,500多家用人单位引来3万毕业生找工作;3月10日,郑州市春季人才交流大会,1.2万招聘岗位吸引3万毕业生抢饭碗;3月31日,全省公务员招考首日报名10091人……就业,一个老生常谈却又不得不谈的问题,几乎占据了应届大学生的全部生活。
现状篇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一流名校的博士研究生也会发愁就业难?以往,这个命题对于多数人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可随着一批又一批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走出校园,高学历“就业难”确确实实摆在大多数曾经的“天之骄子”面前。
“2001年,本科毕业时,因为就业难我选择考研;2004年,拿到了硕士学位,我却突然发现就业难已不再是本科生的难题,于是,我只能选择考博;今年,我也将要博士研究生毕业了,可这一次,我真不知道自己还能如何逃避……”2007年2月23日,匆匆踏上郑州——上海的列车,江南某知名高校化学系应届毕业生高静内心颇不平静,因为她对自己将要面临的求职考验并没有多少把握!
事实上,相对怀揣博士文凭的毕业生来说,数量庞大的本科生、硕士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据统计,今年,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数量又创新高,将达到40.4万人,其中,普通高校毕业生达28.4万人,比上年增加了30%。与此同时,今年全省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员总量在200万人以上,而全省经济增长所能提供的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仅有100万个左右,全省就业缺口估计在100万个左右。
问题篇
之一
盲目应聘怎能不碰壁
当就业的压力汹涌而来的时候,很多大学生发出了“毕业也就意味着失业”的感叹,可另一方面,不少用人单位却一再感慨招人难。“你想应聘什么岗位?”“软件开发、售后服务和行政助理都可以。”“这几个岗位工作职能完全不同啊!”“我非常希望能有机会进入公司,因此任何岗位我都愿意尝试!”“你对本公司的业务了解么?”“嗯……”在今年全省新年首场人才交流大会上,应届毕业生付卫国和招聘主管的一段对话颇具代表性。
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几个学生,多数人都是和同学们结伴前来,投递简历时往往大家选择的公司和职位经常“雷同”。不少招聘单位告诉记者,虽然前来应聘的大学生数量众多,但符合岗位需求、求职意向明确的求职者大约只占三成。相当多的大学生求职时,看重的是企业的知名度、福利待遇,求职意向非常模糊,一些投简历的学生甚至都不清楚自己应聘的岗位要做些什么。
问题篇
之二
我的生活梦想在城市
从现实来看,去基层就业无疑是大学生又一条出路。但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虽然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可大学生们还是更愿意把就业目标锁定在城市。据统计,2006年4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在全省公开招募,303个名额吸引了1000多位大学生报名,录取比例约3∶1。虽然这个数字并不算少,但和3月31日刚刚启动的2007年度全省公务员招录比例相比依然相差甚远,据统计,短短两天,省直等机关单位1680个招录名额就吸引了2.3万考生,部分热门岗位招录比例甚至达到701。
“十几年寒窗苦读,好不容易来到郑州,如果还要回到县市,心里觉得憋屈。先在这边找个一般的工作,以后再慢慢来吧。”轻工业学院经贸系的李蔚表示:“去了农村,人生地不熟,要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实在太难,我们甚至都不知道去了那里能干什么,该干什么。再说,我也不想在农村待一辈子。毕竟读书这么多年,在城市发展也许更有作为。”
而来自洛阳的小邢告诉记者:“对我来说,如果有机会到社区当‘干部’或者去农村当‘村官’,我倒是愿意试一下,可如果只是一般办事人员的职位我就没兴趣了。”
问题篇
之三
薪酬阻碍良性就业
3月10日~11日,河大文学院本科应届毕业生小陈在全市人才交流会上挤了两天,她和大多数毕业生一样,不愿轻易放过任何一个招聘会,最终签下了一份试用期800元、转正1000元、没有社保的文员职位。“就算毕业后跟同学在校外合租住房,伙食费、交通费、通信费、水电费都是必需的开支,每月花费至少在700元,明知道这点工资很难过活,可我们也只能接受,毕业生太多,就业压力太大,没办法!一旦走出校门,生存是第一位,什么远大志向、专业对口、发展前景都暂且顾不得了。”
大学生付出劳动该值多少钱?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以往应届生应聘要求起薪2000元以上的状况不复存在,今年在省会求职应聘的本科生一般都把自己的薪酬要求定在1000元~1500元,可不少求职单位的开价却甚至达不到1000元。面对目前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大的社会现实,专业难对口,好工作又要求经验,很多大学生只好接受低薪、无社保、无合同的工作。为此,不少大学生坦言:“寒窗数十年、耗尽父母血汗钱换来的只是‘读书无用’!低薪普及化不仅使我们难找自信,也让更多的企业陷入用人误区,人才浪费形成恶性循环。”
提醒篇
基层就业前景广阔
无论大学生求职过程中会遇到多少壁垒,就业问题都实实在在地摆在他们眼前,需要他们自己跨越。大学生应该如何面对竞争,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呢?对此,省人才交流中心职业指导专家为他们提出建议。
专家表示,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参加招聘会,总喜欢将眼光投向机关事业单位及大中型企业,但在目前就业市场双向选择的机制下,这类用人单位的就业容量非常有限,相比之下,虽然社区、乡镇机构、民营企业及中小企业为大学生们提供的工作岗位不够稳定、待遇不够丰厚,但却更易于他们从基层扎扎实实的学本事、打基础。此外,“先就业、后择业”的前提,应该是大学毕业生对自己在学术水平、个性特点、人际沟通等各方面素质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并在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有科学、长远规划的基础上,从大形势出发做出的明智选择,而不应该将眼光仅仅局限在眼前。
专家建议,大学毕业生应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目标,然后在自己认同的并且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发挥优势,不要遇到一些困难就选择放弃或跳槽,这对个人发展非常不利。
服务篇
扶持大学生多渠道就业
为扶持大学生多渠道实现就业,今年被我省定为“毕业生就业全面服务年”,教育、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将通过开展一系列扶持政策,为毕业生去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开辟“绿色通道”。
据悉,今年我省将健全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建成以校园市场为主体,教育、人事、劳动保障三大市场资源共享,省、市、学校三级人才市场就业网络逐步贯通,尽早实现各省辖市、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就业信息资源共享。
今年,劳动保障部门将对登记失业、求职困难的毕业生,开展“一对一”的服务,即对进行失业登记的应届和历届积存的高校毕业生,确定专人联系,承诺在3个月内免费提供1次政策咨询和职业指导,提供3次岗位需求信息。对失业时间较长或家庭生活困难的毕业生,要重点援助,帮助其尽快就业。省职业介绍中心设置了高校毕业生求职热线(0371)65908292;同时,9月1日后回到原籍并办理失业登记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可以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失业登记,之后就能领取低保补助。
此外,我省将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把有创业愿望的毕业生纳入创业培训服务体系,开发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创业项目,并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开发、小额担保贷款、后续扶持等“一条龙”就业服务。对从事个体经营资金不足的,劳动保障部门将联合银行提供最高3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其中从事微利项目的,由财政给予50%贴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