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郑风
3  
PDF 版
阿姆斯特丹的运河及花街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我与李宗仁
“狡猾”原是两种怪兽
图片说明
牡丹·杜鹃·石竹
我在金三角卧低十年
“何智丽系列报道” 策划内幕
《低眉》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博客丛林
“何智丽系列报道” 策划内幕
——我怎样被《新民周刊》“拉下水”的?
中原网  日期: 2007-04-04  来源: 郑州日报  
  这场关于何智丽的大讨论,波及全国,而导火索是从《新民周刊》上点燃。

  《新民周刊》是全国富有影响的严肃性新闻周刊。《新民周刊》编辑部从总编辑、总监到责任编辑,高度重视、精心策划何智丽系列报道,推动这一大讨论逐步走向深入。

  远在千里之外的石家庄的《燕赵都市报》,注意到《新民周刊》编辑部的这一动向,在2007年3月11日发表记者栗强的报道,专门写了“何智丽系列报道是如何出炉的”。报道笑称叶永烈是被《新民周刊》责任编辑张伟“拉‘下水’”。

  张伟与我、与何智丽都有颇深的渊源。他原本是《新民晚报》体育记者兼编辑,二十年前我第一次采访何智丽,就是通过张伟到上海市体委资料室查阅何智丽资料的。1994年广岛亚运会结束之后,何智丽与小山英之来到上海,与我作了两次长谈。我写出何智丽谈广岛亚运会的重要独家专访。张伟闻讯,骑着摩托车来到我家,取走这一专访……

  张伟本人也曾多次采访过何智丽,对何智丽的是是非非很熟悉。《燕赵都市报》写及张伟的回忆:“我清楚地记得,2001年大阪世乒赛,何智丽孤独地站在一个角落里面,看着场内球员的比赛,短短四年,她由一个不让球的叛逆者成了一个旁观者。‘我是要赢球的,当我赢不了时,我会选择退役。’在大阪的一家中餐馆,何智丽请我吃饭,让我在报纸上写一条她要退役的消息。后来我发了《何智丽退出国际乒坛》,抢了国内报纸的独家。”

  正是由于有着这样的背景,猪年春节初六张伟来电向我约稿时,我只说了一句“前天何智丽来我家拜年”,马上被张伟抓住了这一话题,要我写何智丽近况。

  在《何智丽:我想有个家》引起广泛关注之后,张伟要我写续篇。起初我并不想写,他一再催促。记得,夜11时,他在电话中跟我商量第二篇文章的角度、内容,直到将近午夜。他强调了讨论何智丽问题应当放在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展开。

  第二篇文章又引起轰动。张伟根据编辑部的策划,要我写第三篇。他说,三篇文章,上、中、下,构成一个完整的系列。我提出,第三篇应当是总结性、综合性、反思性的,要有深度,他则提出,应当解答读者提出的关键性问题,作者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篇幅可以长一些。我希望能够全面观察一下网络上关于何智丽争议的方方面面,把第三篇文章的写作推迟了一期。

  现在,这三篇“何智丽系列报道”分别以“近况”、“历史”、“释疑”为关键词在《新民周刊》推出,引起一轮又一轮讨论。反思往事是为了汲取教训。这场由《新民周刊》发起的何智丽事件大讨论,正是从一个特殊的视角为2008北京奥运会热身。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