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立)“孩子写作业、睡觉总要把手机放在身边,短信接连不断。一时没带手机,孩子就显得很烦躁,就跟上瘾一样。”昨日,市民杨女士诉说自己的担忧,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发现,依靠手机短信作为最常用的沟通方式,已经深入我市大多数中学校园,部分中学生甚至出现手机依赖。
忘带手机就心慌
“孩子自从有了手机,就与手机形影不离。写作业的时候,遇到难题,给同学发短信问解题思路。睡觉时,手机开着放床头。有时候和我闹点小别扭,也要给好朋友发个短信说说。遇到同学没及时回复短信,孩子就开始对着手机发呆。”杨女士说。
杨女士说,上周日,她带孩子去姥姥家,匆忙中孩子忘了带手机。整整一天,孩子就跟丢了魂儿似的,不断地催促早点回去。到家后,孩子急切地跑到屋里看手机短信,然后就开始埋头回复。“以前,我担心孩子上网成瘾,每天限制他上网时间。现在,孩子是不经常上网了,可对手机的依赖却越来越大了。”
一天短信上百条
昨日,杨女士在给孩子交手机话费时,发现孩子每月的话费已经从原来的几十元涨到了一百多元。发送的短信越来越多,其中一天竟发了一百多条。从话费详单上看,一些短信还是上课时发的。“当初,给孩子买手机是为了联系方便,可现在上课时间手机也不断地收短信、回短信,学习咋不分心呢?”杨女士说。
正上高二的小徐说,现在,手机在中学校园里基本普及了,同学之间发短信问候一声,或者发个表情符号,转发一些小笑话、脑筋急转弯等等,一天发几十条很正常的。记者问上课是否关机时,一位同学说:“有关机的,有切换成振动的。其实,我们有些同学发的短信多了,慢慢都能‘盲打’了,这边抬头听老师上课,课桌下的手却在手机键盘上发短信。”
多和孩子沟通
就此问题,中原区教育局高级教师陈艳清说,中学生课业负担重,和他人交流的机会并不多,很多孩子并不擅长和家长、同学面对面交流,手机给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但由于中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拥有手机后,频繁联络容易对手机产生依赖。
陈老师表示,如果孩子过度频繁发短信,家长应该干预。家长要设法与孩子有效沟通。孩子依赖手机是因为在现实中缺少沟通的对象,家长不要让孩子觉得父母是不可理喻的,只有和同学才有话好说。同时,要把孩子用手机沟通的兴趣转移到现实中来。鼓励孩子多交朋友,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多组织同学聚会,约朋友到户外玩等等,让孩子学会和朋友面对面地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