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栾月琳)又到清明节。每到这一天,在郑州市的大街小巷、各个路口,总可以看到有人在燃香烧纸祭奠祖先。许多市民对这种祭祀陋习很有意见,认为不能为祭祀而把一座城市搞得乌烟瘴气。
家住行政区的董先生来电说:“清明节在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具有很深厚的文化积淀。人们在这一天祭祀、追思逝去的先人,体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但是,祭祀的方法是不是可以有一些革新呢?例如,在城市街道路口燃香烧纸的习俗是否可以革除?建议郑州市民政部门进行积极引导,可以用‘放河灯’的方式替代燃香烧纸。”
记者查找了有关资料,发现“放河灯”追思先人在中华大地已流传了几千年,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记载了秦洧两水“秉烛招魂、执兰除凶”的民俗。佛道两教也有办水陆法会、放河灯、济孤魂的传统。现如今,在我国许多地方,如云南丽江、湘西凤凰等地仍保留着放河灯祭祀祖先的传统,而且成为当地最有特色的旅游观光项目。
董先生还谈到:“其实这也不是首创。在济南、成都、天津、抚顺等城市,当地政府有关部门都倡导此事而且取得了很好效果。”记者查到,2005年沈阳市文明办倡导市民文明祭祀,组织市民放河灯“寄托哀思,祈福未来”,同时执法机关对燃香烧纸严格查处,受到市民欢迎;2005年8月19日,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等组织市民到什刹海放河灯纪念抗日先烈,北京市民积极参与;2005年清明,抚顺市文明办、市民政局联合举行“告别陋习、文明祭祀”清明节放河灯活动,得到广大市民积极响应。
现在,我们郑州市已经拥有经过治理的熊儿河、金水河、东风渠,还有黄河、贾鲁河、西流湖、郑东新区人工湖等水域,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经验,把这些水域利用起来,在清明节、十月一等日子,组织市民“放河灯”,以此逐步取代在城市路口燃香烧纸的祭祀行为。希望有一天,在清明节、十月一等传统祭祀节日,郑州市民看到的不再是大街小巷各个路口的烟雾缭绕,而是金水河、熊儿河、东风渠清幽的水面上,点点河灯随波荡漾,带着人们的美好祝愿,带着对仙逝者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