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综合新闻
3  4  
PDF 版
为8位无名烈士建墓立碑
郑开大道防洪工程展开
动物防疫早发现早处置
图片新闻
本月再添一条公交线路
渴望自行车不再被盗
公办学校成“私塾”之风当刹
政府也做“粉丝”?
漫画:另类堵车
电动车店起火殃及四邻
摸准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的脉搏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摸准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的脉搏

中原网  日期: 2007-04-06  来源: 郑州日报  
  依据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消费结构变动规律,住房消费超过收入30%的家庭,即存在过度负担。据我国主流媒体的一项调查,目前31.8%的购房者月供占到月收入的50%以上,已超过国际上公认的住房消费警戒线。

  房价居高,政府几年调控都不能见效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呢?有地方政府执行中央调控政策不到位的原因;有一些开发商进行囤地,囤房惜售,哄抬房价,牟取暴利的情况;有非理性需求消费住房,助推房价的因素;有信息不对称,盲目跟风购买的行为等。然而,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住房建设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需求上说,目前的住房需求主要是非理性需求,投资、投机占了相当大比例。据国际某权威研究机构在近期提交的一份报告《中国房地产需求结构与其泡沫问题》中称,中国房地产需求40%是由于非理性的预期形成的。也就是说,投资、投机和跟风购买占了一大部分。从住房建设和供给上看,从1998年住房改革以后,我国住房建设只有一种形式,那就是由开发商建设商品房;房屋供给只有一种品种,那就是单一的商品房。需求的非理性,建设和供给的单一,把住房需求者全部推向商品房市场,房价节节走高就成了必然,低收入者买不起房就会自然出现。加之,中国土地有限,人口众多,商品房结构又不合理,更加使房价居高不下。

  解决高房价问题在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实行问责政府;打击开发商囤地、囤房惜售、哄抬房价,牟取暴利的同时,必须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在建设和供给上,形成开发商进行商品房建设和供给、政府进行廉租房和廉价房建设和供给、单位和个人开展集资建设和供给,分别适应高收入者、低收入者和中等收入者等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从我国人多地少、人口众多的国情出发,鼓励建设适合大众的普通住房,限制高档和别墅类住房建设和供给,合理引导住房消费和需求。周海涛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