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郑风
3  
PDF 版
一碗清粥
我在金三角卧底十年6
古诗里的“数字情结”
我与李宗仁14
《中国传统戏衣》
郑州曾是水乡泽国(二)
品读《西藏日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郑州地理
郑州曾是水乡泽国(二)
李济通
中原网  日期: 2007-04-08  来源: 郑州日报  
  除河渠外,古代郑州地区湖泽也多。仅市区的小型塘、池,即有州后的浮波池(当年郑州著名的游乐胜地),文庙北邻的硝滩池,北大街的北大坑,衙门前的黄殿坑,西街南侧的柳叶坑等。尽管它们面积不大,却常年有水。其中北大坑夏秋雨季,水面漫至东大街,深数尺,与硝滩接连,非舟筏而不能出行。而当年郑州城郊的湖泽,不但多,且颇有特色。如东湖(今管城区城东乡一带)、梁湖(今经济开发区东部)等,湖面积多在百亩以上。最为有名的,当属州西的荥泽与州东的圃田泽了。

  荥泽,古称荥波。《尚书·禹贡》中的“荥陂既潴”,指的就是荥泽。《荥阳市志》也有“济水(北济水)自温县潜行入河,南溢为荥(南济水),聚集成泽,古称荥泽”的记载。说明它因济水滞留而成。荥泽西起荥阳以东20里的垂陇城,东至郑州附近的五龙口,南北长十八里,东西宽七八里,因与汴河相通,是北渡黄河,东通开封的咽喉。西汉以后,因泥沙沉淀,水位变浅,逐渐萎缩,至民国时期,仅存一不足十亩的小池。昔日偌大的荥泽,从此在郑消失。

  圃田泽,一作甫田,春秋称原圃,战国又名囿中。又因芦蒲丛生,亦名萑苻泽。史书对它多有记载。《周礼·职方》:“河南曰豫州,其泽薮曰圃田”。《尔雅·释地》:“郑有圃田”,指的都是圃田泽。《诗经·小雅》中,涉及圃田的诗,多在十首以上。可见圃田在古代的地位之高和影响之大。

  民国五年《郑县志》记载,圃田泽“在州东三十里铺,水草丛聚,潮河流至此曰龙须河。东西五十里,南北二十六里,西限长城,东极官渡,高者可耕,注者成汇,今为泽者八,若‘东泽’、‘西泽’之类,为陂者三十有六,若‘大灰’‘小灰’之类,其实一圃田泽耳”。此为清末民初的情况,而在此以前,圃田泽规模更大。宋代以前,因接河(黄河)、连沟(鸿沟),又汲纳诸多小河之水,所以水域广阔,乃郑州湖泽之最,有九沟、九泽、二十四浦、二池、三涸之说。奇怪的是,它的湖水流向,四季有别。夏秋北流入渠(即北流入汴渠、黄河),冬春则南注入泽(即汴渠之水又回流)。就是说,夏季,湖水向北流动,旱季湖水向南流动。正因为如此,它对流经郑州地区的水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调节作用。当年,圃田泽的绿波曾为郑州增添不少灵气。只是宋代以后,由于黄河泛滥,泥沙沉积,湖面锐减,至清代,仅剩几个湖泊,昔日名垂史册的圃田泽,从此“名”存实亡,风光不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