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版面
3  4  
PDF 版
遥 望
《华音流韶之紫诏天音》
我与李宗仁
旧时商号暗语趣谈
“酸文人”与“醋沟”
我在金三角卧底十年
心香一瓣祭亡灵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郑州地理
“酸文人”与“醋沟”
李济通
中原网  日期: 2007-04-10  来源: 郑州日报  
  封建社会,称读书人为“酸文人”。这个带有贬义的称呼,是由“醋子”、“酸子”演化而来的,它们均出自隋唐时期新郑市的“酸沟”。

  据有关史志记载,酸沟位于新郑市东郊,“在东门外一里”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有“役水(即潮河)自阳丘亭东流,经山氏城北,又东北为酢(同醋)沟”的记载,说的都是同一地方。“醋沟”之所以形成村落,缘自这里的文人曾做醋卖醋,并因此而出名。唐代李济翁所撰《资暇录》说:“世称士流为醋大,言其峭醋而冠四民之首……又云郑有醋沟,其沟东尤多甲族,以甲乙叙之故曰醋大。”继而又说这些人“衣冠俨然,黎遮望之有不可犯之色,如醋之酸而难饮也。故又谓子酸子。”这就是称文人为醋子、酸子的出处。相传,唐代前后,新郑东郊有不少读书人,虽有知识,但穷苦潦倒,难入仕途,为生活计,只好酿醋卖醋。这些人用驴驮醋,到城区叫卖。因衣冠楚楚,不同于一般商人,也不同于平民百姓,人们叫他们为“醋子”,俗称“酸文人”。他们的住地,有一小而浅的沟壑,于是人们称之为“醋沟”。“醋沟”带有明显的历史烙印,是古代凌辱、奚落文人的见证。尤其那些没有功名的落魄文人,只能靠卖醋为生,其社会地位之低下,由此可见一斑。

  醋沟毁于明代。清乾隆《新郑县志·山川志》曾说:“而今城东有小沟甚狭而浅,沟畔多瓦砾,雨后土人往往得碎金玉及历代古钱”。说明至清代,醋沟已不复存在。原因是它临近役河(即潮河),每遇河水泛滥,该地即被淹没,久而久之,这个有着特殊含义的醋沟,也就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