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虹 周娟
四月阳光,春风荡漾,航海路上,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址内,环境幽雅,新址新貌,处处洋溢着家的温馨。徜徉于这个“一次就医,终生为友”的氛围里,与医院的领导、专家及各科室学科带头人一起畅谈,记者感到的是春风扑面。扬帆于这一新起点,医院也迎来了一个春和景明的发展时机。
提升技术
解10万人就医难
郑州西南,10万多人口。但这样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内,却没有一家综合性医院,看病难困扰着这里的群众。最大限度地满足病患者的需求,成了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关注的热点。
“这将是医院自1942年建院以来的一次历史性发展机遇。”各科室代表纷纷感慨地说。新二院建筑面积近2.8万平方米,有开放床位400张,设临床、医技科室43个。医院也是河南省、郑州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郑州市低保、救助病人定点医院。重点、特色专科一个个展示着医院的实力——眼科是郑州市的重点专科,也是河南省重点特色专科,先后被确定为全国斜视弱视郑州分中心,郑州市白内障复明中心,郑州市眼科研究所,因技术优势突出,被确定为郑州市眼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孙晓堂的科研课题“闭合复位Gamma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填补了河南省空白;脑外科被市政府命名为市颅脑损伤救治中心,运用干细胞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填补了国家空白;内一科治疗脑梗塞、脑溢血等脑血管疾病方面独具特色,被卫生部命名为微创穿刺术全国研究与推广协作医院;外二科腹腔镜治疗肝胆方面疾病,创伤小、恢复快、病人反映好;急诊科“先抢救、先住院、先手术、后办手续”的绿色通道确保畅通无阻;妇产科积极开展各种复杂疑难妇科疾病的治疗、手术;耳鼻喉科应用内窥镜技术治疗慢性鼻眼的相关疾病两千余例,纤维喉镜治疗声带疾病定位准,治疗精确。
升级服务
与患者结成亲密朋友
病区内,一句句真挚的问候;病房内,温馨的个体化空间;醒目地悬挂在医院门诊大楼外的“一次就医终生为友”大条幅,都凝聚了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共同心声。对此,该院党委书记李生建告诉记者说,通过各种途径和办法和病人交朋友,满足病人的需要,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
今年大年初一中午,眼科主任医师陈鹏正在和家人吃着团圆饭,突然接到电话,一位眼球爆炸患者需要紧急实施手术,陈主任立即赶到了医院。手术完成后,陈主任特意带着全家人一起逛新院,用这种特别的方式过了个新年。一次,为感谢眼科副主任医师袁军的精心治疗,一位患者家属非要送给他1000元红包,几次推辞不过,袁大夫直接将这笔钱转入这位病人的账户中……
口腔科是国家和省慈善总会命名为“国际微笑列车”定点医院,全免费治疗唇腭裂病人。副主任医师苏智勇大夫患有颈椎病和眩晕症,因劳累过度颈椎病发,他坚持带着颈托做手术。为使“微笑列车”开得更远,口腔科主任李力军和科室其他专家一起,经常到兰考、睢县等偏远地区上门看望患者,还把他们接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中医科老年病人多,副主任医师王建萍和大家一起,主动帮助病人取药,病人愈后他们都搀着送到家中。科室还专门开设了老年病病房和临终关爱病房,无微不至的服务赢得了病人的高度信任。一位铁路局离休干部专门给中医科送去一面锦旗,他说,不管医院搬到哪,他都要跟着去,成了二院的“铁杆病人”。
小儿科病区温馨如家,电话回访患者家属,指导如何用药、合理喂养、功能锻炼,成了每位大夫每天的必修课。
内二科有一位即将康复出院的患者,范萍主任主动找到病人,互留电话号码,病人感动地说,病区的医护人员用行动实践了“一次就医,终生为友”的诺言。
放眼未来
新挑战引发新机遇
今年春节前夕,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落户新址时,河南省专家人士考察后评价说,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整体搬迁,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将成为该区域最具竞争力、最富实力的医院。
短短两个月的试运行已初见成效,不仅患者纷纷感谢市政府办了件大好事,解决了他们看病难的问题,医院医护人员也是欢欣鼓舞,热情饱满。
新二院,新气象,带来新人气。据了解,二院迁入新址试运行两个多月来,每天的门诊量达500多人次,病人住院量近350人,比搬迁前翻了一番。医护人员把办公室都腾了出来,为病人增加床位,外科等科室的预约手术和择期手术也明显增多。
患者的就医是对医院的极大肯定,目前医院已初步面临着患者入院难的问题,李生建告诉记者,“医院会想办法调整各科室房间,最大限度地供病人使用,从长远来说,医院会积极努力,争取新的病房楼立项,从根本上解决病人住院难的问题。”
据悉,近期,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将开展“走千村进万家送健康”活动暨二院开诊仪式,可以预见,一个“环境园林化、服务人性化、技术精湛化、设备精良化”的新二院,将不断拓展新空间,走进郑州西南老百姓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