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佛村道路两边常见画作 |
|
北京的宋庄、上海的莫干山路、北海的画家村……在国人的印象中,它们不仅仅是地理名词,还代表着一个城市和地区的艺术形象。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石佛村——一个安静的小村庄,一年来吸引了70多位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新媒体、文学诗歌等方面的艺术创作者慕名前来,最终诞生了“艺术家之家”:河南石佛艺术公社。昨日,适逢石佛艺术公社一周年纪念展开展和石佛国际艺术论坛召开的日子,记者来到了这个颇受关注的艺术村。
打造国际艺术村
走进石佛村,除了农村常见的鸡犬往来、屋舍俨然,一幅幅喷涂在道路两边墙面上的画作显示出它的与众不同。而等记者走进艺术公社179号黄国瑞的工作室,正在这里召开的河南石佛国际艺术论坛的情形让记者感到陌生:一间四周布满各种风格的绘画、雕塑作品的房间里,几十名着装、姿态各异的人围着一方长桌坐定,神情专注地倾听着发言人的讲话,同时,他们还可以抽烟,享用画室主人准备好的点心、饮料,观看室内作品或者自由走动。
“这次请来了两个旅美艺术家和一个旅法艺术家,和村里的艺术家进行探讨。我觉得这样能提高村里艺术家的认识。”黄国瑞告诉记者,村里有70多位艺术创作者,涉及绘画、雕塑、摄影、装饰、行为艺术等多方面,其中画家占80%左右。
黄国瑞说:“我们希望能从当代艺术的角度提升河南形象,让河南进入当代的层次,能和北京、上海、纽约和巴黎接轨。”
艺术公社寻梦人
现在的石佛村,水泥沙石堆积在路旁——70多名“社员”都要租房子,有的还要盖画室,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在村里溜达片刻,记者不断遇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追梦人。
冯静,今年25岁,“社”龄三周。说到来石佛艺术公社的感受,这个甘肃男孩笑了:“刚开始来不熟悉环境,现在习惯了。”还未毕业的大四学生裴凯来自山西长治,痴迷绘画的他只有24岁。“孤注一掷来到这里,如果今后画画不能取得成就会失望吗?”面对记者提问,裴凯显得十分坚定:“如果不来的话,我一定会后悔。但是我努力了,不管结果如何,我都觉得值。”
来自许昌的张军伟去年9月就来到了石佛艺术公社,他在家乡禹州某学校还担任着美术教师。“在老家交流的环境不好,在这里同行多,大家经常交流,办画展,我觉得自己提高了很多。”
在男性占多数的石佛艺术公社,女性“社员”马一子和朱小文显得引人注目。马一子从西安美院毕业后,随家人搬迁到郑州生活。喜爱艺术的她,是石佛艺术公社的第4位“公民”。她告诉记者:“我家在东风路那边,平时也回去处理一些事情,但创作的时候基本在这里。”
行走在石佛,画满五颜六色、各种作品的墙面和房屋让人如同置身艺术长廊。作为河南首个坚持原创道路的艺术村,石佛艺术公社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众多目光的追随。它的前路如何?在众多艺术家的坚持下,或许不难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