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丁亥拜祖
3  4  
PDF 版
黄帝文化是中国文化之主体
新郑黄帝文化底蕴最厚
解读中华开国 5000年的“密码”
核心提示
黄帝文化精髓—— 一切为了民生和发展
黄帝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黄帝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鼻祖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黄帝文化是中国文化之主体
——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文彬 ■本报记者 汪 辉 党贺喜 文/图
中原网  日期: 2007-04-16  来源: 郑州日报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的北大红楼,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在这座古色古香的5层老楼212房间,有一位文物界名人在这办公。他就是原国家文物局局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文彬。 

  3月27日,春光明媚。

  “欢迎,欢迎!”未及二楼,张文彬早已等候在门口。走进房间,眼前的一切令记者既吃惊又敬佩:略显陈旧的房间里被装满书籍的书柜占据了近一半,办公桌上摞满了书籍,地上也堆着一摞摞文物考古类书籍。“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墙上挂着著名书法家夏桐郁的书法作品印证着主人简朴而丰富的生活。

  “一个国家的文化,只有是民族的,才会是世界的。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传承五千年,靠的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和力、向心力、凝聚力。”提起炎黄文化,张文彬说,炎黄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主体文化,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民族文化,就要从黄帝文化这个根文化开始,黄帝时代解决了人类衣、食、住、行问题,诸如制衣冠、造舟车、创文字、教蚕桑、种五谷等,使人们逐步走向了文明有序的生活道路。今天,我们关注民生,就要学习黄帝时期的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民生精神,让人们过上和谐、幸福的生活。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张文彬指出,在炎黄文化的学术研究及活动中,要百家争鸣,互相尊重,平等研讨;要互相补充,共同探讨,对黄帝时代的文明要科学对待,既不要夸大那个时代的文明,也不要采取历史虚无主义态度,否定黄帝时代开创文明之功,而应当实事求是地去面对。过度追求商业化、功利化的倾向将有害于民族文化的发扬光大。

  “广大群众对黄帝文化还了解不多,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对于传统的民族文化甚为淡漠,我们要继续做好黄帝文化知识的普及工作,加强对年轻人进行民族优秀文化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民族文化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采访最后,张文彬语重心长地对记者说。

  人物档案 张文彬

  1937年7月出生,北京大学毕业。曾担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等职。现任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古都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名誉院长等。先后主编出版《二十世纪文物与考古发现研究丛书》、《中国博物馆概览》、《世界博物馆》、《河南简明史》等学术专著。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