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3  4  
PDF 版
六字吟
广州早茶
我在金三角卧底十年
百年之后
图片说明
格调女性
《上海往事》
三旺马村
乌纱帽的变迁
图文说明
吕伯奢祠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乌纱帽的变迁
王道清
中原网  日期: 2007-04-19  来源: 郑州日报  
  乌纱帽是中国封建历史的产物。在古典戏剧舞台或反映古代生活的影视屏幕上,不同官级的官员头戴不同的乌纱帽。

  乌纱帽自东晋开始,到清初废止,在中国风行一千余年,是历史上使用时间最久远的帽子,是官职的代称。得官者,戴乌纱,失官者,被称之谓“丢乌纱帽”。

  乌纱帽最早出现于东晋,有白、乌两种。白纱帽为天子、皇家亲贵使用,多用于宴会和私人场合。乌纱帽为宫官和士庶通用。到唐代,乌纱帽已相当普遍,通用于天子、士人、技艺人等。天子视朝时戴白纱,民间用乌纱。乌纱还没有作官帽用,只是一种俗帽。因其比较洒脱,故为隐士、山人等所偏爱。

  到了明朝,乌纱帽正式定为官帽,制成前低后高的黑色硬壳,并配上左右两翅。两翅的作用起初并不是装饰,而是为了“镇仪”,即保持官体形象。这种特殊的装饰是为了保证戴帽者走起路来端正庄重,不能稍稍低头,那样有失做官的威严。

  清人入关后废乌纱帽,使之以满洲族人的帽子,帽子以品极饰以珠宝石,并在帽后以鸟羽装饰,五品以上插单眼孔雀花翎,六品以下插曷羽染成的蓝翎。清中叶以后赏赐泛滥,赏戴花翎或为朝廷给予皇亲贵戚或立大功人的恩赐殊荣,有双眼、三眼花翎之别。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