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7版:精品文摘
3  4  
PDF 版
明星,劣质广告的肥料?
中国要有诚信战略
面 子
北大三怪
鲁豫:不喜欢女强人我要优雅
孙中山归葬紫金山缘由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孙中山归葬紫金山缘由

中原网  日期: 2007-04-19  来源: 郑州日报  
  1925年3月12日,—代伟人孙中山在北京与世长辞。在孙中山弥留之际,守护在旁的宋庆龄、孙科、汪精卫、何香凝、张静江见其昏睡了,急着悄声议论起其后事。汪精卫提出:万一总理不测,是否就葬于北京景山为妥。岂料此话被从弥留之际醒来的孙中山听到了,他急切地连声说:“不,不,我要紫金山。”

  在场者对孙中山突然启口无不感到惊喜,可对要葬紫金山一事一时面面相觑,顿生疑团。在孙中山去世后,与孙中山一起北上和在京华的部分国民党上层人士闻汪精卫述说的孙中山要归葬紫金山的临终遗言后,因为不了解紫金山的地理方位,一个个感到茫然。而这时其中一位受命北上任检查清官古物并筹建故宫博物院的江苏吴江籍、南社创始人之一的陈去病站了起来,他向在场者明确地道明了紫金山就是南京明孝陵所在的钟山。汪精卫听后随即要陈去病写一篇考证文章。陈去病受命后,很快撰写了阐述紫金山历史沿革及其状貌特征的《紫金山考》,发送全国各大报纸上公开发表。

  孙中山墓葬地释疑了,就开始处理善后事宜,先是推定了张静江、汪精卫、林森、于右任、戴季陶、杨庶堪、邵力子、宋子文、孔祥熙、叶楚伧、林叶明、陈去病为丧事筹备委员。不久,在上海正式成立了孙中山葬事筹备组织。这时,陈去病的工作更是繁忙,他往返于北京、南京、上海之间,还专门陪同宋庆龄、孙科等上紫金山踏勘,最终正式确定了钏山中部小茅山南坡为中山先生的墓地。

  就在社会各界了解孙中山归葬南京紫金山的前后经过后,还是有人心存疑惑,即孙中山是广东中山人士,南方的活动时间长,在南京就任临时总统仅3个月,为什么死后要葬于紫金山呢这时又是陈去病破解了其中的缘由。原来,孙中山深深爱着南京的山山水水。在他的《建国方略》中,对南京是这样描述的:“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孙中山情有独钟南京山水而引发其死后葬于南京的愿望,并向部属明确作了交代一事,还是陈去病作了翔实的诠释。那是1912年4月1日,孙中山与总统府秘书长胡汉民等随员,到南京东郊打猎,在半山寺(即今中山陵处)下马休息,孙中山举目环顾,远处群山和脚下秦淮的壮美景色,尽收眼底。他感叹地说:“这里的地势要比明孝陵还要好,待我他日辞世时,向国民乞上一捧土,以安置躯壳耳。”陈去病接着进一步阐述道:“总理所以择南京紫金山为其长眠之地,不仅是因为这里山水相对气势恢宏,还在于当时北方尚在北洋军阀统治之下,将来定都南京,自己葬于紫金山,这是暗示人们革命尚未成功,仍需继续努力。”

  1929年6月1日,已定都南京的国民党政府举行了盛大而庄重的奉安大典,将暂厝于京华的孙中山遗体南移归葬紫金山,了却了一代伟人的遗愿。

  摘自《羊城晚报》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