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典之前,圣火取之何方、如何采集?一直是中央电视台“打死也不说的秘密”。昨日,记者费尽周折,终于找到圣火背后的新闻了。
原来,圣火的采集是这样进行的:据知情人士透露,15日凌晨4:15,采集火种人员就在细雨霏霏中从新郑市区出发,直奔始祖山。5点钟到达停车场时,雨还是下个不停。工作人员带着担心走向山顶。5:30来到山顶天心石取火处时,小雨奇迹般地骤然停止了!工作人员抓住这“天赐良机”,堆积木材,点燃篝火,三位年轻美丽的圣女庄严地把火炬伸向篝火。
5:15,火种采集完毕,太阳冉冉升起,周围的天空一片云海,天心石正上方却是蓝天一片,此景此情,令在场人员无不称奇!据史书记载,黄帝时代就有保留火种的习惯,中华文明之光生生不息的历史渊源再次得到强有力的验证!
本报记者 党贺喜
“长廊”
“百家姓”气球缤纷成景
上午10:10,拜祖大典现场,近300名来自黄河科技学院的学生身着56个民族的服装,每人手持56个写有百家姓氏的彩球,列队整齐,围成“长廊”,他们在等待着彩球放飞的时刻。
缤纷的气球,灿烂的笑脸,漂亮的服饰,煞是惹人眼,也惹来了不少“照相机”和“摄像机”。穿梭在“长廊”中人们不时驻足品位服饰,并与他们合影。“麻烦你给我照张相吧。”一位女士招呼记者。记者接过她的照相机,只见她在彩球中寻找出一个写有“张”姓的彩球,并将它靠近脸庞,摆出一个精致的POSE。“把姓氏做成气球,然后再把它放飞到空中,我觉得很有创意,我要和自己的‘姓’合影留念。”拍照完毕,张女士向记者表达着自己的心情。
本报记者 王一博
服装
汉唐文化汲取灵感
围绕这次拜祖而设计的各个分方案中,服装设计众口难调。经过多方论证,礼仪迎宾小姐的服装风格定格在汉唐文化的风格上。
负责此次迎宾及领导服装设计的设计师杜特告诉记者,数千名演出者的衣服必然会出现色彩差异及服饰造型的区别,礼仪接待服装必须既有舞台视觉效果,又能体现拜祖现场气氛需求。
因此,这次的设计总体上是从汉唐的文化中寻找灵感,并兼顾了地域特色,在服饰的设计上,主要以黄色为主,用红色作为点缀。
黄色寓意传统文化,代表“阴”、“地”,与祭祀现场大片代表“阳”、“天”的红色正好搭配,何况是在“黄”土地上拜“黄”帝。杜特说,此次服装最大的特点就是民族特点浓,大气且高贵。 本报记者 刘俊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