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要闻
4  
PDF 版
一季度全市工业经济亮点纷呈
两大书画展同贺拜祖大典
视察民兵预备役工作
两年时间打造 郑州数字地理
保护知识产权 建设创新河南
图片新闻
承载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煤矿安全是重中之重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承载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丁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之后的思考 本报记者 党贺喜 汪 辉 潘 燕
中原网  日期: 2007-04-21  来源: 郑州日报  
  当丁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礼炮余音犹在,当黄帝故里万只气球冉冉升起,当各方宾朋带着浓浓的乡情依依不舍地离开……大典留下了太多的积淀值得我们回味和思考!

  大典已成为团结全球华人的旗帜

  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从来就不是僵化的。文化学者易中天就认为,传承传统文化要有现代视角,他说:“文化本来就是可爱的东西,只是有人把它变成了木乃伊。要变的不是文化而是文化的传播视角。”而拜祖大典就具备这样的现代视角——

  我们不妨关注一下这组数字:拜祖当天,20000多政要、华侨、华人、明星以及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9个社团组织、52个姓氏宗亲会的嘉宾等齐聚新郑,央视3个频道、省市电视台以及多家网站同时直播拜祖大典,海内外30多家新闻媒体聚焦大典。这样的全球大联播所释放的文化信息是怎么评估都不过分的。

  我们把目光锁定在黄帝故里景区:新修的百家姓广场,姓氏墙上留下了总共3000个姓氏,这让每一位拜祖者都可以在墙上找到自己的根;拜祖当日10:20,新落成的中华圣火台前,河南籍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奥运会冠军邓亚萍高执火炬,点燃中华圣火台圣火。那一刻,场内场外华夏子孙激情豪迈,感慨万端!

  我们聆听一下普通民众的心声:大典之前预演那天,60多岁的郭菊花老太太看到拜祖大典的动静一年比一年大,规格一年比一年高,笑得很开心。她说:“太平盛世,不忘先祖,这个活动搞得好。”家就在景区附近的郭老太太讲述黄帝传说,什么养蚕啦、造车啦等,一段接一段。

  大典促进了全球华人团结,凝聚起华人人心。这个崭新的符号让全球华人唱响同一首歌:同一个祖先,同宗同族,血浓于水。

  大典 让文化活动成为经济的新载体

  大典前夕,省政协副主席陈义初与网民对话。在回答一位网民“拜祖大典越来越像一个节日,是不是有以节招商之意”的问题时,陈义初坦言:“你说拜祖大典是一个节日,我看没有错。中国的传统任何一个祭祀活动都是全民的节日,在几千年中国的文化中就是这样的。”

  既然是节日,那就必须是又好又实惠。陈义初说:拜祖大典和促进经济发展有着潜在的、关联的、长远的、潜移默化的必然联系。这不是一触即发的当前效益,而是具有间接的可持续作用。

  就连寻常百姓都能感觉到,大典前后,省会郑州宾馆叫紧、餐饮业叫火、机票难求。在新郑,拜祖大典余音缭绕,经贸洽谈好戏登场。大典当天下午,在新郑市情说明暨项目签约仪式上,一下子就“掂”来资金百亿元,签约项目46个。新郑去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拜祖大典带来的效应以及与之水涨船高的“软实力”可谓一脉相承,相得益彰。而放眼郑州乃至河南的发展,借助于大典这个崭新载体和舞台,以会招商的效应更是不可估量!

  定格拜祖大典,“瞻前顾后”地审视,我们可以说,18日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以及4月26日将在郑州举办的中博会,无不与黄帝文化和黄帝品牌的感召力、影响力紧密相关。

  如果以大典为载体,那么,它所搭建的广阔舞台为商海英雄提供了用武之地。大典期间,新郑、郑州的主要迎宾大道布满了灯杆彩旗广告,新修的百家姓广场,奥星公司、白象方便面等巨幅广告遍及广场四周。通过开发,大典迎宾专用产品,从去年的近乎为零迅速发展到今年的黄帝故里迎宾酒、黄帝丝巾、红枣产品等十多个品种。

  大典 实现“越办越好”的课题有待破解

  早在去年拜祖大典之后,省委书记徐光春就提出明确要求,希望今年的大典“越办越好”。

  审视现实和前瞻未来,坦率地说,还有课题有待我们破解——

  大典的市场运作力度有待加大。大典前夕,曾经有人说:目前,拜祖大典是政府主导行为,有没有可能让商业和市场来主导?组委会负责人坦言:就历史沿革来说,这样一种拜祖活动本身就是政府的行为,但我们将不断减少财政支持,更多地利用市场化运作来完成。

  事实上,市场化运作已经体现在今年活动的诸多细节中。据了解,去年,所有邀请的宾客,在郑州拜祖的三天食宿费用,全部由市政府承担,今年就没有这一条;今后,随着拜祖大典的品牌效应,随着赞助商行列逐步拉长,财政的支出将会越来越少,间接效益则越来越多。

  宣传与开发,我们需要双突破。大典之前,记者在陕西黄帝陵采访,听到一件让黄陵人自豪的事情。去年,黄帝陵景区一期扩建工程投资1.8亿元,仅来自黄帝陵基金会的捐款就占了一半以上。黄帝陵基金会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于1992年在北京成立的,通过让捐助者在功德碑上刻名留念,面向社会特别是海外华人募集资金。可以说,黄帝陵已经开拓出一条成熟的市场化运作之路,实现了以陵养陵的良性循环轨道,而我们在这方面还远远不够。

  黄帝文化产业,呼唤大融合。记者前去河北涿鹿县黄帝战蚩尤古战场采访时,问该县的旅游局长是否去过郑州、新郑,他回答是从来没去过,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

  新郑乃黄帝故里、故都,是黄帝根脉文化之源;黄陵是黄帝安息地,是黄帝祭奠文化之所在;实现中华大一统,涿鹿定乾坤,也是黄帝地理不可或缺的重要节点。而黄帝文化的丰功伟绩之一就是使中华民族首次实现大融合、大一统。现在,是到了把黄帝文化连线开发的时代了!

  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朱士光先生很动情地说:“黄帝一家亲,应该打破各自门槛,通过组织黄帝文化旅游专线等形式,走出去,请进来,整合旅游资源,实现互动双赢。”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