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焦作“试水”能否带动婚检再次变局
盖茨言论的反思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盖茨言论的反思
中国慈善时代何时到来
中原网  日期: 2007-04-25  来源: 郑州日报  
  4月21日,博鳌亚洲论坛2007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开幕。图为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在开幕式上发表演讲。 新华社 摄
  核心提示

  

  4月20日至22日,在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07年年会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到场,无疑“引爆”了本年度论坛“企业社会责任”的深层思考。因为,他还是全球最大的慈善家。

  当前,中国一些企业家和企业缺少“慈善观”,社会责任感缺失,似乎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2006胡润百富榜上名列前茅的企业家在慈善榜上的排名却很靠后,有的甚至榜上无名。业内人士评价:“这一现象从侧面说明,中国企业家某种程度上对社会公益意识的缺位”。

  

  众媒体齐聚博鳌,如“粉丝”般关注比尔·盖茨

  

  本届博鳌亚洲论坛上最闪亮的明星之一无疑是比尔·盖茨。他最让人们为之称道的,除了在科技方面的贡献外,还有他对慈善事业的全心投入。据悉,2008年7月以后,这位世界首富将把精力主要放在慈善事业上,他的注意力正转向如何“把巨大的个人财富用于帮助他人”方面。

  这次比尔·盖茨的中国之行,被媒体宣传为:最后一次以微软公司首席架构师的身份访华。为此,盖茨在中国的一举一动,越发激活了众媒体灵敏的新闻触觉,仿佛“粉丝”似的到博鳌全程追踪报道。

  论坛期间,中共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会见比尔·盖茨时,向盖茨提了一个网民们很关注的问题:“我从网上看到,说盖茨先生想到太空去旅游,不知是否真有其事?” 比尔.盖茨澄清了传闻,并表示:不会把钱花费于太空旅游,而是将用在慈善事业上。

  据《福布斯》杂志统计,比尔·盖茨是全球最大的慈善家。2001年到2004年期间,比尔·盖茨和他的妻子梅琳达·盖茨为慈善事业和非营业性活动捐赠,累计超过100亿美元。而由他和妻子成立的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慈善基金会,其规模已超过600亿美元。比尔·盖茨除了给两个女儿各留100万美元的基本费用外,其余的财产计划全部捐给社会福利和慈善机构。

  此次中国之行,盖茨还收获了一个好消息:以他和夫人名字命名的“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即将获准在中国注册,并可以成立代表处和办事处。他说,这样基金会就能够在中国深入推进慈善项目了。目前基金会已经和中国有关方面达成共识,决定在中国开展以消灭控制艾滋病为主题的慈善活动,尽最大努力把患艾滋病和可能患艾滋病的人数降到最低。

  然而,对与盖茨的善举形成鲜明反差的中国企业家而言,无论是《福布斯》排行榜,还是胡润排行榜,财富名次与慈善名次之间都有很大差距。

  “不能简单地认为做生意就是赚钱,这对人类而言就是一种侮辱。”这是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创始人、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尤努斯,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对提倡社会责任感、发展慈善事业而发出地掷地有声的看法。

  

  “铁公鸡”比比皆是,呼唤中国慈善新时代

  

  比尔· 盖茨的到访,无疑也“引爆”了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深层思考。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表示,虽然企业社会责任在西方社会已是一种普遍的观念,但在我国依然有待提倡,这也是本次年会将“社会责任”作为一项重要议题的原因。

  据中华慈善总会统计,该机构在8年里筹集到的近13亿元善款中,内地捐款仅占30%。而在这区区的30%中,我国企业、个人所占的比例并不高。一项关于上市公司在公益方面捐款的统计表明,年捐赠超过100万元的上市公司,占上市公司的很小部分,甚至有数百家上市公司公益捐款数为零。 

  由此可见,慈善事业在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中还没有形成风气。对此,社会学者认为:不可否认,许多中国企业在社会责任中的缺位来自于认识上的误区。除了“藏富”的传统价值观念之外,部分人还狭隘地认为民营企业的钱因为“来路不正”,所以赚钱后才会做善事来“赎罪”。正是基于对慈善事业的种种误解,让许多民营企业对慈善事业望而却步。

  同时,法律环境和监管机制的缺乏也成为制约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障碍。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虽然对慈善事业发展给予支持,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慈善机构的法律地位、支撑体系和运行规则等问题。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认为,由于法律的不健全,让不少慈善机构缺乏公信力,使得企业家在慈善活动中顾虑重重。

  

  期待下一个“盖茨”式的慈善家来自中国

  

  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这位有着“穷人银行家”之称的老人说,有些人认为,银行不需要同穷人打交道,因为他们没有什么钱和资源,这导致了享受银行业服务人群范围的缩小。

  “我们应该在信任的基础上,向任何需要的人提供贷款,这就是我们在孟加拉国所做的事情。整个商业或商务已经被概念化了,大家认为商业就是为了赚钱,就是把利润最大化,这个观点是错的。”尤努斯建议:“应创造另外一种商业模式,做有社会责任和社会目标驱动的公司”。只这样,才可以充分证明,企业家除了追求利润之外,还可以做更多有益的公共事业,为全世界及更多的人带来福祉。

  在本次论坛上,比尔·盖茨表示,今后微软60%的研发资源将向亚洲倾斜,以推进公益事业发展,并增加经济发展的公正性。他还透露,未来微软将跟中国政府共同建立一些试验项目来推动儿童教育事业和教师的培训。

  事实证明,在华的外资企业热衷社会公益已经从单一向群体转变。2007年2月7日,由SK电讯、韩亚航空牵头的10多家在华外资企业,联合发起“在华外企向中国人民集体拜年”公益行动。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原局长马俊如认为,此次活动是在华外企展示“全球本地化”进程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一次良好契机。

  最让人惊喜的是 “企业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在此次博鳌亚洲论坛上,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文俊、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总裁魏家福等多位知名企业家不约而同地表示,要更多地参与公益事业。

  评论界认为:“值得肯定的是,尽管总体规模还不够大,但中国企业家的捐款额度、人数已呈逐年上升趋势,人们已经能够在越来越多的公益活动中看到企业家的身影”。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表示:企业家首先要成为一位“好人”,这种强调社会责任的观念应越来越浓。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加强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当社会进步到一定时期;企业进步到一定时期;企业家进步到一定时期,企业自觉参与公益事业的良性局面就必然会出现。

  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在博鳌亚洲论坛2007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说,亚洲的发展是惊人的,下一个成功的“盖茨”将来自亚洲。

  我们也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企业家中出现一个真正的“盖茨”式的--全球最大的慈善家。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