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体育新闻
3  
PDF 版
火箭攻克“天王山”
公开组名将悉数过关 名人组张巍荣膺桂冠
骑士加入“横扫”军团
咱们“蓝领”有力量
河南四五明日飞赴杭州
中国环塔汽车拉力赛新疆发车
体坛动态
赞扬声涌向麦迪
★“奥克杯”花絮
邓友梅:不能写缺德的作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邓友梅:不能写缺德的作品

中原网  日期: 2007-05-02  来源: 郑州日报  
  接受河南文艺出版社和省文学院的邀请,年逾七旬的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著名作家邓友梅上周末来到郑州,参加作家焦述“市长生活三部曲”暨《市长后院》的作品研讨会。因为曾经参加过开封和洛阳的解放战役,邓友梅每次来河南都感觉特别亲切,而经历坎坷的他对当今文坛也有不少独到看法。

  数量激增文风浮躁

  头发花白的邓友梅行走时需要不时倚着随身携带的拐杖,但他十分健谈,思路清晰。说起当今文坛,邓友梅认为现在的作家遇到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自由气氛。“没有哪个作家像我们那一代人因为一篇作品而被扣‘帽子’,或者处理成‘黑五类’,因此我们的文学数量也呈现出空前蓬勃发展、兴旺发达的态势。”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现在不少书大家看完就扔了,有的人上火车买一本,下了火车就扔掉。为什么?我看到有些作家,一开始是体验生活,后来就变为文学采访,再后来干脆就是采风,所谓采风就真像是一阵风般吹过去,更不要妄谈深入。我也看过几个年轻人在宾馆编电视剧剧本,一集好几万,几天下来一部电视剧就编成了。”

  卖得多不是唯一衡量标准

  邓友梅说,中国人的习惯是用销量来衡量文学作品优劣,但卖得多不是唯一标准。因为从来世界上的文学就分为两种,一种是严肃文学作家,一种是流行文学作家。严肃文学作家把自己的世界观和学识投入作品,完成对人生的体验。

  “在法国、日本,作家协会里的作家、甚至包括获得诺贝尔奖的严肃作家,大多不富裕,而流行小说作家富裕得不得了,这个现象已经不足为怪。而我们的文学关于严肃和流行没有明确概念,因此我还曾经在法国出过丑。当时我的《烟壶》刚出版,自认为还不错,首印两万册,就问当地作协一位知名作家,我说‘你的书怎么样,最少一版也得印五六万吧’,他当时脸色就变了,说:‘把我当什么人了?我是个严肃作家,法国有这么多人看得懂我的作品吗?如果这样,法国不就成了一个理想世界吗?’”

  邓友梅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形态已经发生变化,文学界应该有一个严肃和流行的明确概念,而作家水平和成就的高低不应该完全由销量来体现。

  夸赞河南作家队伍

  人们常说,好的文学作品要达到三个标准:真善美。在邓友梅看来,文学作品也分三个境界:一是积德的,二是不积德也不缺德,三是底线,就是不能写缺德的作品,而这些都取决于作家是不是个有德行的人。

  “读者的文学欣赏水平在逐渐提高,作家队伍也在发展,政府不会再用行政命令来干预文学事业,所以更要提倡正确的文学理念。”邓友梅语重心长地说:“随着文学自身的发展,它的呈现必定会多种多样,但应该坚持的是以严肃文学为主流,而且一定这个主流要站稳了,路子要走正了,因为它代表的是一个国家文人的水准和文化高度。”

  邓友梅对河南作家队伍表示了高度认同:“现在有责任感、把文学作为终身事业的作家不多了,真正能留在历史上并能反映当今这个时代的还是严肃文学,河南作家的创作路子是对的,我对河南文学界由衷地敬佩。以后写世纪之交文学史的时候,河南的文学创作状态是不会被忽略的,时间是最好的证明。” 本报记者 李 颖

  邓友梅,原籍山东,生于天津,曾被视为文化寻根派的代表人物。邓友梅的小说创作浸润着时代的风雨,着力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注重风俗画的描绘,作风刚健、明朗、淳朴。他的《话说陶然亭》《寻访“画儿韩”》《那五》《烟壶》等一组体现独特风味和美学追求的民俗小说,为人所赞赏。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