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3  4  
PDF 版
都市细节
母子美容店
孝敬的关门声
格调女人
给人生设些“弯道”
群发时代
我在金三角卧底十年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都市细节
韩 芳
中原网  日期: 2007-05-11  来源: 郑州日报  
  每年都去一些城市旅游,回来通常会记述一些游玩的景点。时间久了,那些历史名胜的东西渐渐淡去,而一些市井生活的细节却逐渐清晰起来,形成了文字。

  那年去北京,住在前门附近,住处与大栅栏仅隔一条胡同,有名的全聚德烤鸭就在胡同口。住下后我们出来吃中午饭。胡同里有许多外地人开的饭店,我们找了一家较好的坐下来。我按平常的食量点了两菜一汤外带一个凉菜,估计够吃了。但从第一个菜开始就叫我吃惊不小,一大盘,分量足有我们平日里吃的三倍,第二盘第三盘也都是。那顿饭浪费惊人是肯定的,我解嘲说我们不像是到了首都北京,而像是到了农村老家。后来看专家撰文评价说北京是最大气的城市,我一下子就想到了那次饭店端上来的菜,太实惠了。那段经历我常说给朋友听,一个孩子在北京读书的朋友说也有同感,我们因此笑得很开心。如实地说,在那笑声里我有点阿Q精神,认为自己虽居于江南小城,却有北京城没有的精致。

  可这样的满足也是经不起考验的,去年去杭州,我才认识到什么是精致到骨子里的感觉。在杭州一家餐厅里品尝西湖醋鱼,滑嫩鲜香,令我赞不绝口。热心的老师傅(在餐厅里负责开门的)向我传授烹饪的方法:烹饪西湖醋鱼的主料一定要选用斤把重的草鱼,且要是鲜活的。洗净后从肚子到背部剖开,入沸水煮熟,但不能煮时间长,筷子能插入鱼身即可,否则便老了。鱼出锅后装盘,再在锅中用黄酒、醋、糖、酱油、淀粉勾芡后倒在鱼身上,末了撒上姜末。最后老师傅特意强调,烧这道菜一定要用杭州产的醋,别处产的不行,瓶装的玫瑰米醋和袋装的都行,说到这他补充一句7角钱1袋,杭州第二调味厂的。

  听出杭州人的精致了吧。看着老师傅,我忽然明白在虎跑泉景区为何看到许多市民上山背水,原来就为了回家泡那杯茶。喝茶讲究用水,烧鱼讲究用哪种包装的醋,这在以前我是没有想到的。记得上中学时读关于宋氏三姐妹的传记,读到美龄独爱吃红烧鸡肉时我不解,想象不出鸡肉哪种烧法是不好吃的,多年以后当自己吃了才算明白。看来精致是必须建立在有很多见识的基础之上的,不是一朝一夕的时间,也不是一代两代人。

  最后斗胆说一下上海这个争议最多的城市。记忆里的上海人形象比较差,小时就听说上海男人早晨起来要倒尿壶,上海女人很小气,买香蕉论根买,买苹果买梨论个买。那年黄昏时分,我们看见一家四口在上海闸北区一弄堂口前准备用晚餐。小方桌上摆着三道菜,其中一道是鱼,不是一整条鱼,是两个鱼块,另外两道分别是一小碗红烧肉之类的,一小碟青菜。都是小碗小碟,他们手中的饭碗也很小巧,像我家四岁儿子的碗那样小。这一家四口够吃吗?况且其中有父子两个大男人。老公笑着悄悄对我说:哈哈,我一个人恐怕都吃不饱呢!由此我的确见识了上海人的精明。散步到南京路上,路边有许多里弄,单看建筑与其他城市没有区别,但那可是上海寸土寸金的宝地,居住着最有钱的上海人。弄堂口,一个外地人推着一辆三轮车叫卖西瓜,那些西瓜一个个小小巧巧的,每个最多斤把重,瓜纹细密,像极了精细的上海人。一个上海太太叽叽喳喳讨价还价了半天,才买了一个小西瓜,临走丢下的一句我听明白了:“不甜阿拉要给侬送回来的。”我在边上直想笑上海人的不爽,那样小的一个瓜真要是送回来,也不怕浪费时间。

  写完这些我真怕要被人拍砖,其实我也有自知之明,感觉自己评论任何一座城市都远不够格,但有想法和感受总是可以的,各位看了,就当啥都没看吧。

  图/豌 豆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