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郑风
3  
PDF 版
不是为冰箱做广告
格调女人
我在金三角卧底十年
冉屯路原名钢铁路
图片说明
《妖娆》
闲言画语
图片说明
从“李世民买退颉利”说起
“马”字“梅花”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商都钟鼓
从“李世民买退颉利”说起
郭松民
中原网  日期: 2007-05-14  来源: 郑州日报  
  看了几集《贞观长歌》,感觉导演吴子牛那句掷地有声的论断:“谁要想在《贞观长歌》的史实上挑刺,那就是鸡蛋碰石头!我们请来了包括中国唐史研究会会长在内的7位北大、人大的唐史专家做历史顾问,《贞观长歌》中每一件衣服、每一个道具都有历史学家的考证,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考究的唐史电视剧!”吹得有点大了。

  为什么呢?因为在第四集中,就有一个明显是瞎编乱造的情节:李世民刚刚处理完“玄武门之变”,东突厥可汗颉利就兵临长安。“李世民左支右绌,范兴向李世民建议倾国库之财买退颉利”,而最后的结果竟是“颉利决定接受李世民的财宝退兵”。

  这就不太像一代英主,而是很像那位偏安一隅,自毁长城,冤杀岳飞的南宋高宗赵构的作风了,因为他确实有以每年交纳岁币银25万两、绢25万匹、割让大片领土并卑称“臣皇帝”的条件,“买退”金兵的历史;当然,慈禧和李鸿章也这么干过。

  然而遍查唐史,发现所谓“李世民买退颉利”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就连那位向李世民献此下下策的“范兴”也是一个子虚乌有的人物。实际情况是:虽然突厥军这次来得突然,但李世民判断“虏入我地既深,必有惧心”,“制服突厥,在此一举”。唐军与突厥军隔渭水列阵,李世民“挺身轻出,军容甚盛”,“与颉利隔水而语,责以负约。突厥大惊,皆下马罗拜”,“是日,颉利来请和,诏许之。”简而言之,李世民是靠着唐军威严的阵容、对敌情我情的准确掌握和自己超人的气概,慑服了颉利,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让人感到无法理解的是,《贞》剧的编导为什么要煞费苦心地将一段更能展现李世民王者气概的真实历史,改编成一段屈辱求和的历史呢?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结果。

  这种集体无意识就是近二十多年来在中国形成的一种庸俗实用主义的思潮。

  如果透过庸俗实用主义的眼镜看历史,就会感到赵构、秦桧、慈禧、李鸿章、袁世凯甚至汪精卫的行为都是“理性的”,而岳飞、义和团、八百壮士、八路军、新四军乃至后来的志愿军,其行为都是“非理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用庸俗实用主义的世界观来解释历史,客观上确实会产生为投降卖国行为辩解的后果。这些年来,影视界、史学界刮起了一股为历史上的负面人物翻案的风气,虽然说辞五花八门,但追根究源,其理论资源无非都是庸俗实用主义而已。

  庸俗实用主义因此也就成了剪裁和修改历史的一把剪刀。“李世民慑退颉利”变成“李世民买退颉利”就是用这把剪刀任意剪裁的结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