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郑风
3  
PDF 版
不是为冰箱做广告
格调女人
我在金三角卧底十年
冉屯路原名钢铁路
图片说明
《妖娆》
闲言画语
图片说明
从“李世民买退颉利”说起
“马”字“梅花”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大家小品
不是为冰箱做广告
叶延滨
中原网  日期: 2007-05-14  来源: 郑州日报  
  一说冰箱,想到一首传了千年的小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之一》,诗是好诗,说是唐明皇的爱妃杨的事情,《新唐书·杨贵妃传》中有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这是说杨贵妃爱吃荔枝,于是千里驿传,送鲜活荔枝求妃子一笑。妃子爱吃荔枝的小事,竟然写入了《新唐书》,可见事情并不小,弄得杨贵妃最后于安史之乱被勒死于军队之前,用现在的话来说是“腐败”的例子。现在正值初夏,北京的大街小巷满是从两广运来的鲜荔枝,其中青中透红的名荔枝就有个好名字“妃子笑”。让皇妃香魂散于军阵的荔枝,如今是市井平民随时可以取用的零食,实在也是天翻地覆的大变化。这个变化只因世界上有了冰箱,有了制冰业,于是让平民百姓能得到昔日皇室贵胄才有的享受。

  人类在吃的问题上,有两大革命性的发明,第一是用了火,火的使用让人类吃上的熟食,从此与动物分灶进餐,开始了文明史。第二是有了冰箱(也包括制冰业和冷库),冰箱让普通人能吃上保鲜的食品,从此“尝鲜”,这个皇室和贵族才有的享受成为了平民的生活。说到这里,我想起青少年时代的两个记忆。一个是小时候参加“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展览”,一个展台上放着从一户老地主家搜出来的几颗晒干的荔枝。荔枝干果不知放了多久了,解说词是:“地主分子妄图梦想恢复剥削阶级的腐化生活。”在这个展览会,我头一次听到了杜牧的那首诗,“历史上皇亲国戚就吃鲜荔枝。”第二个例子是“文革”中,开大会批判林彪,发言者慷慨激昂地说,林彪十分腐化,房子里的温度要保持在20摄氏度!那时,这几乎是天方夜谭式的故事,老百姓几乎不知道还有一种人居的“冰箱”叫空调。

  我们的确要感谢冰箱,它几乎改变了我们生活的程度,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从过日子,到过有质量的日子。说得不客气,就吃鲜而言,中国的普通百姓今天所享受到的美味,大概超过了以前的王公大臣。宁吃鲜桃一颗,不食烂桃一筐。吃熟食,功劳归于火,吃鲜食,功劳归于冰箱。如果把冰箱这个概念扩大一点,在中国的大大小小城市,那些挂满空调机的高楼,不也是一幢又一幢保鲜生活的大冰箱吗?不说一骑红尘妃子笑了,就说那个怕热怕凉的林彪大人,当年让人们羡慕又愤怒的奢侈——“保持二十度的房子”,在今天无数老百姓家里,早就司空见惯,只算平常小事了。当然,中国的冰箱不仅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水准,全世界30%的冰箱都是在中国生产的,这又说明中国在改变世界的“气候”,为充满火气的世界退烧。

  保鲜,是冰箱重要的功能,保鲜,又不完全只有冰箱才能完成。说到保鲜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我突发奇想,想一个问题:“为人类精神生活保鲜的又是什么?”是文学,是随同生活一道前进的新文学。文学是人类精神财富,它保存了人类进程中的精神链条,正因为有这种精神链条,使人类不仅有生物的基因传承,还有其他生物没有而人类独占的精神基因,我们称之为历史,称之为传统,称之为文化。如果说旧文学,文言文还有点像晒的干鱼,腌的咸肉,虽有其形也有其味,只是缺少鲜活灵动的气息。五四新文学推动了白话口语,从此生动鲜活的语言,将每个时代的世间百态,保鲜在一部又一部的文学作品中。特别是诗歌,那些诗行,会让爱和恨立刻充盈你全身的血液,让你回到诗人曾有的那一刻,生生死死爱一回恨一回,痴痴迷迷不知时光早就飞度十年百年!

  说得远了,再回到冰箱。此刻我在打开空调的屋子里写这篇小文章,我真的想这么一个问题,也许在我们这个楼房的上空,也许在我们这个城市的上方,有一个叫做上帝的先生,在他眼里,这幢大楼也是一只冰箱,而我也是保鲜在冰箱里的一个“物品”。正如我家冰箱里也有相似的肉类。除了我还能喘气之外,我想他还会察觉我不是“楼房冰箱”里一块会走动的鲜肉——我有自信我不是“会走的肉”吗?他又凭借什么做出判断呢?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