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6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破解供水难题 实现大发展战略
散装速冻面米食品大限将至
巩义最高2200元
内地居民投资H股即将开闸
举办“郑州新貌摄影展”的启事
图片新闻
较去年同期下降5.8个百分点
炒股勿冒险投资
绿城商家争打“感恩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专家“把脉”郑州城市供水
破解供水难题 实现大发展战略
■本报记者 张丽霞 文 汪静文 图
中原网  日期: 2007-05-14  来源: 郑州日报  
  五大“瓶颈”制约城市供水发展

  郑州市自来水总公司成立于1953年,日供水能力为107万立方米。供水管网铺设区域南至南三环、西至西四环、北至迎宾路大学城、东至京珠高速,管网总长度达到1887.35公里。目前,影响我市供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有五个方面:

  一、地下水私开滥采,严重冲击城市公共供水系统。2005年以来,市区地下水开采越发泛滥,无序开采的供水量约占城市供水总量的35.5%;2006年,郑州市自来水总公司的日平均供水能力为59.18万立方米,为综合供水能力的55%,城市供水系统全年约45%以上的能力闲置,造成巨大的浪费和损失。

  二、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企业包袱沉重。“十一五”期间,我市每年新增城市供水管网长度约110公里,仅郑东新区三年来铺设管网总长度125公里,共投入1.5亿元,管网建设资金全部由企业贷款。这些管网都敷设于城市的周边待发展的地区,用户少,使企业长期背负还本付息的包袱。

  三、户表改造困难重重,费用筹集形式亟待改变。2005年4月,郑州市规定“一户一表”改造由供水企业筹资进行,用户不再出资。目前,我市仍有36万户居民没有进行“一户一表”改造,按照每户改造费用750元计算,需要资金3.5亿元,由于完全由供水企业出资,自来水公司遭遇改造资金困难。

  四、破坏供水设施、偷盗水行为严重,影响供水安全。个别市民和单位商品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没有把盗水和盗窃其他公共财物一样视为违法犯罪行为。一些用户受利益驱使,采取非法手段改动、破坏城市供水设施,盗窃城市用水。2006年,自来水公司的出厂水量和售水量之间的产销差率为23.46%。

  五、配水管网和用户庭院管网锈蚀老化严重,影响水质。长期以来,由于受经济条件所限,市区现有配水管网和庭院管网的管材质量不高、锈蚀老化严重,不仅影响水质,而且跑冒滴漏严重,造成巨大浪费,亟须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更新改造。

  专家“把脉” 寻求破题之谜

  针对我市目前面临的供水发展难题,与会专家和学者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和建议。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刘道兴:

  “没想到郑州市政府和郑州市自来水总公司这些年为我们郑州市市民供水和提高水质有这样大的投资,供水质量达到这么高的水准,服务工作这么好;没想到郑州城市供水包袱这么重,压力这么重,日子这么难。原来觉得水电暖气这些垄断行业,效益都是非常好的,但是看了公司情况报告后,确实是没有想到。”刘道兴感慨地说。针对郑州城市供水发展,他提出四点建议:

  一、建立政府供水企业和自来水用户对城市公共用水基础设施投资的分担机制,切实加大政府对城市公用事业发展的投入。要通过研究来形成这样一个分担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这个比例便定下来了,责任应该划清楚。在建立这个机制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老城区、新城区的差别。

  二、要加大政府综合协调力度,优化供水企业经营环境,提高城市供水设施的利用效率。由于体制的不顺,造成私自打井的现象比较严重,这需要政府来协调,从长期发展保障供水安全。同时,要提高水资源的使用价格。

  三、深化供水企业的改革,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水质、服务水平。

  昨日上午,来自省发改委、省建设厅、省社科院、郑州大学商学院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学者,与郑州市自来水总公司相关领导相聚一堂,就“郑州城市供水发展战略”展开讨论,与会专家为我市供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谏言献策。

  四、是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加大水务企业的广告、营销力度,向市民宣传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提高市民的用水素质。

  郑州大学MBA中心主任、商学院教授刘伟:

  首先,供水企业要办成真正的公司,坚持市场化道路,实行资本多元化。所谓的资本多元化就是要谋求社会资本,例如各种社会基金、水基金。现在中国这些金融资产太少,如果能够用某种基金的方式使水产业的受益人同时又是基金的受益者。

  其次,沟通机制在价格体制形成中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没有几个市民认为水是短缺的,没有几个人认为水是有这么高的成本,自来水公司要做好对外公共形象宣传。例如公益广告,举办大型的公共形象的活动。

  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学专家郑泰森:

  2007年是资源性产品特别是公共产品价格深入改革的一年。一方面调整是趋势,另一方面,水权是百姓的基本权利,水价改革必须避免低收入居民的用水权受到损坏,政府应该采取转移支付的方式对低收入家庭的用水实行补贴。

  从整体上来看,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是必然性趋势。同时,国家要对垄断企业的价格调整实行严格监管,一方面政府要承担社会责任,一方面要对价格机制有效监管。

  河南省外事办副主任、经济学专家孙新雷:

  水价上涨是趋势。因为用水的需求是不断上涨,只要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一定提高。不仅从量上,包括水质都会提高。第二,水资源是稀缺产品,开采水的成本、生产水的成本会越来越大。

  中国管理科学院研究员、深圳水司审计部部长张军:

  目前农村农业的改革是低成本的,城市化改革是高成本的,水价随着城市化的改革必然提高,这是一个必然结果。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由于人口的增长,远距离调水,水污染以后要治理,这些投资都会形成水价。

  河南省建设厅总规划师、河南省城镇供水协会理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廷杰:

  建议自来水公司要深入调查研究,合理调整水价;政府加大力度封停收购地下自备井,增加郑州城市供水的售水量;户表改造、水厂投建、管网铺设都由自来水公司一家承担负担较重,政府应拿出相应的资金用于供水建设。

  河南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室综合处处长李成宽:

  自来水公司作为垄断行业,一定要依法办事,做好各项服务;要健全发展,改变旧观念,加强自身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自来水公司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企业,具有公共性的同时也是市场的主体经济。既然作为公众行业其责任的承担就必须有三方面,政府、企业、市民百姓。对于企业来说应不应该全额投资供水设施资金,政府又该投入多少,市民的接受能力是多少,我们都要考虑。

  对于现行的水价构成市民还不够了解,要加大宣传包括其代收费用,应该深入调研,给水价一个适当的定位。

  郑州市市政管理局总工程师张雷博士:

  郑州市的水价跟天然气、热力、公交相比还是最偏低的,我觉得水价上涨应该有一个连动机制,比如电随着原煤的涨。价格调整除了建立连动机制以外,还要成立价格基金,价格不可能每年都涨,可能是两年或几年一涨,在水价不涨而生产元素都在涨价的情况下,企业的亏损可以通过基金来补贴,等价格上涨以后,再取一部分往基金里面注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