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市县新闻
3  4  
PDF 版
专利转化让企业频频获利
郑州日产产业园奠基
农民热衷购买农机
捐款不多 爱心珍贵
礼品西瓜:好看 好吃 好卖
百名村官学习电脑
10余万煤矿赔偿款装入私囊
古稀老人的“故事经”
企业热心捐资助教
备足物资安全度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古稀老人的“故事经”
■本报记者 陈亚洲 通讯员 宋要卫 卢松娥
中原网  日期: 2007-05-15  来源: 郑州日报  
  自学成才爱上写故事

  韩海山出生在登封一个贫困的家庭,小时候只读了半年的书。对知识充满渴望的韩海山,后来在村里的夜校学习了五年,后进了县文化馆文学创作组,为韩海山日后整理、编写民间故事打下了基础。为了写出更动听的故事,韩海山始终不放松自己的学习。每到一处,无论大小书店,他总要进去瞅瞅那里的民间故事和各种杂志,多年来,他先后在全国16个省、市的53种报纸杂志上发表500多篇文章,近50万字。

  上世纪70年代,登封县唐庄乡玉台村的王老汉曾在外乡救过两个小孩。30年后,这俩孩子分别领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找到了王老汉,都争着把他当作亲人来赡养。老韩听说此事后,把他编写成了故事,名为《二“子”认“父”》。这个故事写好后,2001年被作为精神文明典型故事在多家杂志和报纸上发表。

  他的故事里故事真多

  为了讲述生活中要宽宏大量的道理,韩海山写出了《小偷救人》的故事:丈夫为了多挣些收入,经常在外面跑。美娟下岗后,无事可做,整天闲得无聊。这天是美娟的生日,她在社会上认识的男朋友就来到她家为她过生日,由于喝醉了酒,两人都躺在沙发上睡着了。结果煤气灶上的水烧开后,水溢出来熄灭了火,煤气在屋里弥漫开,两人都失去了知觉。待美娟醒过来时,已经是在医院的病床上了。医生告诉她,多亏小偷到你们家偷东西,发现你们煤气中毒,就将你们两人送到医院来了……最后,当美娟得知救自己的正是丈夫而不是小偷时,羞愧难当。经过这场变故,美娟大受教育——丈夫通情达理,特别是丈夫扮演小偷的一片良苦用心,更让她深受感动。这样的好丈夫,还不值得自己和他过一辈子吗?

  除了写《桂芹婶的三部曲》、《买爹卖爹》等大量尊老爱幼、勤劳致富、计划生育、扶贫帮困、邻里和睦等富有时代精神内容的故事外,韩海山还结合登封的旅游、历史文化等特色,以故事的形式把该市的各种文化传播出去。他先后在《当代民生》杂志上发表了《少林寺寺名的来历》、《中岳庙仲翁的故事》等多篇历史故事。

  1989年,原郑州客车厂工人韩海山退休回到登封老家后,利用手中的笔,把发生在乡亲们中间尊老爱幼、勤劳致富、邻里和睦等富有时代精神的内容编成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乡亲们之间广泛传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