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岁的王建喜是郑州的一名普通的工人,一个偶然的机会与面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此后的20年岁月里,他创作了多达5000余件作品,把全部的喜怒哀乐都投入到了捏面人的艺术创作中。
好奇入了“面塑”门
偷吃玉米和白菜的蝗虫、金陵十二钗、吉祥的福娃、盛开的百合、调皮的卡通娃娃、羞涩的少女……敲开王建喜的家,可以用狭小形容,但卧室里却腾出了一大块地方摆着一个柜子,柜子里整整齐齐地放着各种面人。
说起当初自己踏入面塑的大门,王建喜笑言是好奇心驱使。20多年前,单位效益不好,经常没活干。王建喜就在人民公园卖棉花糖。1986年春节,一个山东人在公园门口捏面人,他感到很新奇,就和此人聊了起来,但是出于保密,山东人只告诉了王建喜一些简单的东西,好奇的他回家之后就开始琢磨。“最初我是从动物捏起的,小猫小狗啦,简单的,不敢捏人物。”揣着一天一夜没合眼捏的40多个小动物,王建喜跑到兴华南街的一个幼儿园门口卖。孩子和家长们的夸赞,一下子使他自信起来,并开始在面塑的路上大踏步前行。
10年琢磨面人不裂法
捏小动物成熟后,王建喜开始向古代人物、自然界的各种植物进军。由于面塑是一种民间艺术,一些人为了保守祖传的制作手法,从来不向外透露,所以关于面塑的制作几乎没有理论指导,一切只能靠自己琢磨。
开春的时候,他到郊区捉些蝈蝈、蚱蜢之类的小动物回来,放在瓶子里。“照着捏,思路清晰,能捏的跟真的一样!”他给记者展示以前的“蝈蝈”杰作。捏人物的时候,买来一些人物图片:卡通的、古装的,看着捏。就这样,不过几年的时间,王建喜捏的作品就受到了欢迎,做工精细,结构严谨,人物惟妙惟肖的特点使得前来索要作品和拜师的人络绎不绝,他一下子成了附近的名人。但是很快他发现,自己捏的面人放一段时间都裂了,正沉浸在喜悦中的王建喜一下子傻眼了,毁掉所有的作品后,王建喜开始悄悄地琢磨如何配置原料可以防止裂开。
十年后,经过无数次实验证明,面粉和糯米粉再添加一些独特的配料可以使面人长期保存,并且面人质地坚硬、精良、不霉、不裂、不虫蛀、不褪色、不变形。试验成功的那一刻,王建喜看到了柳暗花明,他说这一辈子真的爱上“面人儿”了。
欲申请吉尼斯纪录
如今,郑州的一些准备结婚的市民或过生日的老太太,都找到王建喜要求捏些福气娃娃(新婚夫妇放在床头,寓意早生贵子)“寿星”等。
去年五一,他的作品《八仙》曾荣获河南省第六届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目前,王建喜正在制作系列作品准备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