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生态工厂”制造郑州碧水蓝天
《福布斯》取消中国慈善榜的背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福布斯》取消中国慈善榜的背后

中原网  日期: 2007-05-17  来源: 郑州日报  
  资料图片
  每年四五月份都是国内几大“慈善榜”发榜的时间。让人意外的是,继上个月“胡润榜”和“官方榜”相继发布后,日前,著名的《福布斯》杂志却宣布:从今年起,取消中国慈善榜。

  从2004年起,《福布斯》开始为中国慈善家排榜,至今已推出3张慈善榜。每次发榜,都会掀起不小的社会舆论。此次《福布斯》取消中国慈善榜,颇耐人寻味。个中原因,既包括社会公众对我国慈善组织的不信任,也有我国社会财富的不够透明。也就是说,我国慈善事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还远欠理想。

  

  3年《福布斯》中国慈善榜之路

  

  《福布斯》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杂志之一,其全球版的发行量达100万份,在全球拥有近500万高层次的商界读者。2003年4月,《福布斯》正式推出中文版。在国外商界人士的眼中,“慈善”与“财富”乃是孪生兄弟。经过半年多的调查和编写,2004年5月,《福布斯》中文版推出了“2004中国慈善榜”,记录了中国境内企业在过去一年内的慈善公益活动。登上首个《福布斯》慈善榜的100家企业多为上海复星科技、大连万达等国内知名民营企业。2005年、2006年,《福布斯》又接连发榜。

  美国已故钢铁大王卡耐基曾说过: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而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富豪,已开始转变观念,热衷于光明正大地行善。2006年《福布斯》中国慈善榜中,上榜的中国企业的捐赠金额较前两年有大幅增长。与2005年相比,增幅高达76.6%,其中超过1/3的企业连续3年荣登慈善榜。

  从慈善榜的变化,不难看出,专注且持续的慈善策略正日益成为中国企业的理性追求。慈善榜显示,企业的捐赠方向集中在教育和扶贫两个方面,其中将两者相结合的“助学”捐赠成为企业追逐的新热点。此外,更多的企业还对突发性灾害表现出高度热情,在印度洋海啸,广东、黑龙江两省的特大洪灾中广施善缘。人们同时也注意到,在2006年登上慈善榜前10位的人物中,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就有7位。

  “《福布斯》榜”和“胡润榜”以及由民政部门指导编制的“官方榜”,极大地吸引了公众的眼球。此后,人们习惯将《福布斯》的富豪榜和慈善榜相提并论。社会大众在津津乐道企业家财富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他们在慈善方面的捐赠。众多业内人士曾乐观地认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已愿意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他们正走向现代和成熟。

  

  《福布斯》慈善榜为何夭折?

  

  正当人们等待《福布斯》第4次发布中国慈善榜的时候,《福布斯》却宣布将其取消。对于《福布斯》中国慈善榜“夭折”的原因,《福布斯》中文版市场总监张晓华表示,中国的慈善事业不如国外成熟,很多富豪捐赠方式隐秘;而基于现有的对慈善组织的调查形成的慈善榜,无法反映企业家们捐款的全貌;且不少企业家保持低调,不愿公开其在慈善领域的贡献,这也增加了数据调查的难度。

  《福布斯》的苦恼,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归因于我国的财富不透明。一方面,富豪们不愿意“露富”,即使是在慈善事业中,他们也不愿张扬,这种心态直接导致了捐赠的不透明;并且人们对富豪的财富来源也不清楚,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年轻的浙江富豪吴英——直到涉嫌非法集资被捕,连政府都不清楚她何以在短短时间会集聚起如此巨量的财富。另一方面,也有许多慈善家捐赠时绕过了慈善机构,直接捐向某些社会项目或是建立自己的基金,使得相关机构无法掌握准确数据。

  在人们将慈善与富豪相提并论的时候,争议声也由此而起。应该说,大部分富豪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富豪的发家史确实劣迹斑斑。例如,房地产行业近年来遭到集体“丑化”,人们对上榜的房地产业界富豪产生质疑,认为房地产业是国内最大的权力寻租场所之一,而相关企业家的财富面临着“原罪”的追问。以此思路来推敲富豪们“不愿公开其贡献”的心态,与其说富豪捐赠不透明、拒绝慈善榜是出于内敛,不如说这是一种自保:他们担心财富的公开、高调亮相于慈善会“引火烧身”。

  

  慈善组织的信任缺失

  

  调查中,记者发现,很多企业家捐款方式神秘,部分原因是由于他们对现有慈善组织缺乏信任。记者曾经听说过这么一件事:云南某地区发生地震,一位香港企业家欲解囊相助灾区。由于对捐款不放心,他用善款购买了几十吨大米后亲自送往灾区。但是到达目的地才发现,其实灾民们的粮食供应根本就没有问题。

  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曾对中国公益事业作出评价:“中国社会并不缺少善心,缺少的是对公益组织的信心。”

  缺乏监管的慈善组织,其善款的用途也同样易引起人们争议。据媒体在2007年1月的报道,国内一家知名慈善组织,宣称其在2005年度接受的捐赠款仅为8208元。但实际上,流入该基金会的现金却有62万元之多。据调查,社会捐赠的绝大多数善款,成了该基金会的管理费,用在了其日常开销上。记者在民政部的网站上查询到,另外还有两家基金会,在2005年把百分之七八十以上的受捐金额都用在了日常的管理和开销上。对于这样的慈善组织,人们对其的质疑可想而知。

  2006年,一项由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新闻中心、新浪网新闻中心合作进行的社会调查显示,中国公众参与最多的慈善方式,是“单位组织的捐款捐物”,占70.8%,其次是“给街边乞丐扔些零钱”,占67.6%,另有“买福利彩票”,占54.7%,此外还有28.6%的人表示自己曾通过“捐献血液/骨髓”的方式表达过爱心,只有21.5%的人曾“主动向基金会/公益组织捐款”。而64.5%的人表示,如果手头有闲钱想用于慈善事业,他们宁可“自己去找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通过基金会。

  毋庸讳言,较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社会在机制、体制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以及转型时期形成的特殊的社会文化心理,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慈善业的健康发展,这是以西方现代慈善为思路来演绎的《福布斯》中国慈善榜难以为继的根本原因。

  

  我国慈善事业的两种理想状态

  

  《福布斯》中国慈善榜的消失,无意中指向了我国慈善事业的两种理想状态。

  一是“平民慈善”。在慈善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不能以金钱来排座次、论等级。人们的捐赠数额有差距,但爱心并无分别,至少不能以捐赠数额的多少确定爱心的大小。一个身家数亿的企业家捐出几百万元,和一个小学生倾尽压岁钱,其爱心孰大孰小是难以做比较的。因此,捐赠丰厚的富豪固然应受到褒扬,但那些捐赠微薄的平民同样也应受到赞赏。甚至可以说,不掺杂任何商业目的的平民慈善是更为纯粹的。企业家、富豪的慈善是慈善的物质之源,但普通平民的慈善才是一座更大的金山。

  据中华慈善总会的统计,目前中国每年获得的捐赠大约有75%来自国外,15%来自中国的富人,10%来自平民百姓;而在美国,却有85%的捐款来自民众。4月初,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曾在一次论坛上说:“没有平民,慈善事业做不大,全世界的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状况不理想,平民慈善亟待开发。”

  从这个意义上说,《福布斯》中国慈善榜所体现的“精英慈善”并不代表我国慈善的前景,而无榜可发的平民慈善才更需要大力保护、张扬。

  二是“透明慈善”。其一是财富来源及捐赠的透明化,其二是慈善组织运作的透明化。在这一点上,需要加强法制建设,使财富的产生、流向都能被政府和公众所知晓。企业家的财富如果是合法所得,当然会大大方方地捐善款、做善事。对于慈善组织来说,应将来自社会的捐赠放在一只“透明的玻璃口袋”中,公开来自企业家、平民的捐款数额,建立“阳光财务制度”,以提高善款使用效率,加强监督机制,杜绝慈善腐败。也许到了那时,不用《福布斯》,只要有兴趣,人人都可以发布慈善排行榜了。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