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4月,富士康(武汉)科技工业园隆重开工,一期工程投资10亿美元。
有了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武汉市能将武汉东湖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中国光谷”也就不足为奇了。
和南京一样,武汉的科教优势也很突出,有52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82万人。其中,东湖高新区有各类高校42所、国家级科研所56个、在校大学生50多万名,区域内近50名两院院士中有13名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学科带头人。在东湖高新区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2000年5月,湖北省和武汉市做出建设“武汉·中国光谷”的重大决策。
2001年,武汉东湖高新区被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
此后,东湖高新区充分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打造技术创新平台,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提升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该区的专利申请量以年均40%的速度增长,专利授权率达70%。同时,东湖高新区还不断推进管理体制创新,实现了开放式、电子化、一条龙服务,企业进入东湖高新区实现了“零收费”。
“十五”期间,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的总规模达300亿元,光纤光缆的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三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光电器件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该区已聚集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专业技术人才22万多名。去年,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419亿元,占该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100亿元的38%。“武汉·中国光谷”国家队的地位得到确立,“中国光谷”已经成为我国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标志性品牌。
光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折射的是武汉工业结构的成功调整。光电子信息产业与汽车及机械、钢铁、石油化工产业一起,成为武汉的四大支柱产业,武汉工业格局也完成了由一“钢”独大向多点支撑、多极增长的转变。
有比较才有鉴别。与南京、武汉快速发展的工业经济相比,我市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工业实力不够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工业结构不尽合理,高耗能、资源型产业比重大,高技术产业少;产品结构方面,初级产品、低端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高科技含量产品少等。
“原地踏步”意味着退步,“小步跑”同样也是退步。牢牢把握“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学习先进经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产业聚集,相信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一定能够实现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