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郑风
3  
PDF 版
助你越过忧伤之水
大清相国
《颠覆历史》
诚实的污点优于虚假的光环
金匮银楼
荔枝
古代的轿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古代的轿子
陈永坤
中原网  日期: 2007-05-29  来源: 郑州日报  
  有一幅传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绘的《步辇图》,图中的唐太宗端坐在一乘“步辇”上,由两个宫女扛抬,四角还各有一个宫女扶持。这种“步辇”,实际就是一张加有两根抬杠的四足床。汉代文学家班固的作品里曾经提到步辇,可知这种东西在汉代已经有了。南北朝时,王公贵族使用步辇更为流行,有时连指挥作战、打猎,都坐在它上面。据《邺中记》说:后赵的残暴统治者石虎,打猎时就坐一种用二十人抬的“猎辇”。步辇、猎辇就是轿子的前身。

  真正的轿子形象在五代时就出现了。在宋代的画里和宋墓出土的模型中,常常可以见到。宋画《清明上河图》里,画有不少轿子,都是由两个人抬的。当时也叫做“担子”,样子和近代见到的大致相同。

  在旧社会里,轿子的形制上也有种种规定,显示着封建社会里森严的等级制度。例如在清初除了皇帝后妃乘坐的豪华的辇舆以外,亲王坐的轿子是银顶黄盖红帏的。三品以上大官虽可用银顶,但盖帏只能用皂色,在京城内四个人抬出京用八人。四品以下只准乘锡顶、两人抬的小轿。至于一般的地主豪绅,用黑油齐头、平顶皂幔的。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