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文娱新闻
3  4  
PDF 版
是不是“书法家” 人民说了算
新版《白蛇传》首次亮相
易中天妙语连珠绿城行
图片新闻
对中原文化的反思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对中原文化的反思
——访纪录片《河之南》总策划杨晓民
中原网  日期: 2007-06-04  来源: 郑州日报  
  启动文化的朝圣之旅

  “中国有5000年历史,其中有大约3200年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大事件是在河南发生的,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在此建都或迁都,可以说,河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制高点。”杨晓民首先谈到了选择在河南做纪录片的初衷,“大家都知道河南的传统文化是很繁荣的,这里出了很多历史名人,像老子、杜甫、韩愈等等,但很多人只是了解表面,于是我就想拍部片子使更多人了解河南的古代文化,因为了解了河南的古代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了解了中国的古代文化。”

  杨晓民说,他以前曾经策划导演过《人在单位》、《徽州》等纪录片,在徽州、岭南等地的拍摄过程中发现很多当地的百姓都是从河南迁徙过去的,他们那里的文化与河南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这说明河南是全国的根源所在,于是他产生了拍摄一部关于河南的纪录片的打算。杨晓民幽默地说:“我本身就是河南信阳人,对这片土地有着很深厚的感情,算是我的一点私心吧。”2004年,杨晓民开始策划,当时的口号是“启动我们的文化朝圣之旅”。现在的《河之南》不仅仅只是探寻华夏文明的朝圣之旅,还有追溯中的反思与叩问。

  遍访河南108个县市

  “决定做这个片子后,我和同事们找来很多关于河南的书,花了两年时间完成了纪录片的撰稿,这期间我们几乎走遍了河南,去过河南108个县市,经常一天跑五六个城市,每个城市的文化亮点我们都摸了个一清二楚。”杨晓民介绍说,经过近3年的策划和1年多艰辛的拍摄,《河之南》才与观众见面。

  “这部片子更多的是表现北宋前也就是800年前的历史文化,要用影像去表达这种抽象的东西很难,这成为我们拍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杨晓民说,为了能更逼真地展现古代河南,他们借助了文物、影视资料、专家访谈等形式,多角度多侧面地再现历史。

  只有杜甫雕像还能看

  杨晓民走遍了河南各地,对各地的情况也有所了解,那么目前河南对传统文化保护的现状怎么样呢?“大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都在不断提高,这是一个好现象,但目前还是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到位。”杨晓民一针见血地指出,河南出了数不清的历史文化名人,但他去了很多地方,感到比较失望:“只有杜甫的雕像还能看,其他诸如老子、韩愈等很多名人,都缺乏相应的尊重,他们几乎没有一个像样的雕像,这让后人怎么去缅怀呢?”

  《河之南》的热播使很多省份“眼红”起来,杨晓民说,他已经收到江苏、山东、陕西等省的邀请,希望他也拍一部类似于《河之南》这样的纪录片来宣传各自省份的文化,对此,杨晓民说:“一部好的片子需要几年的策划、撰稿和拍摄,我现在也比较累了,想休息一段时间,目前不会再去拍纪录片。”

  “为河南人正名”短信流传

  杨晓民笑着告诉记者,《河之南》播出后,一条名为《为河南人正名》的短信开始在北京流传。昨日采访结束后,他给记者发来了这条信息:“说河南人傻,诸葛亮笑了;说河南人不懂艺术,吴道子笑了;说河南人不刚烈,杨靖宇笑了;说河南人不会打仗,刘秀、岳飞笑了;说河南人没思想,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笑了;说河南人没文化,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笑了;说河南不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伏羲、女娲、轩辕黄帝笑了。”

  核心提示

  由中央电视台与河南电视台联合摄制,杨晓民策划、撰稿,高峰、周亚平等集体创作的大型人文纪录片《河之南》,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古代河南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状况。该片在央视的播出,使解读中原文化、关注中原崛起再次成为全国文化界和电视观众热议的焦点。今日起,《河之南》将在河南卫视重播。昨日,记者电话采访了《河之南》的总策划杨晓民。

  ■见习记者

  秦 华

  ●相关链接

  

  第一集《大河之源》——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原大地上,王权和文字的出现,是中国文明从史前文化进入历史时代的分水岭。

  第二集《大河之民》——根植于中原大地的中华姓氏文化,源远流长。

  第三集《大河之都》——中原的古都作为中国历史文明的盛器,浓缩和固化了几千年的辉煌与沧桑。

  第四集《大河之魂》——思想家,永远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第五集《大河之光》——儒、释、道三者在中原的融会贯通,确立了中华文明的内核。

  第六集《大河之歌》——中原的诗歌传统源远流长。

  第七集《大河之艺》——历代艺术家用不同的风格在中原构成了一种文雅到了极致的艺术景观。

  第八集《大河之学》——天文学、医学、音乐上的12平均律等等都闪现出中原文明在浪漫之外的理性。

  第九集《大河之风》——明清以来,中原剧种有80种之多,至今散发出远古中原丰沛热情的“郑卫之音”。

  第十集《大河之南》——以海纳百川的胸襟,中原成为一个吸纳、交流、融会和锤炼四方文化精髓的大熔炉,这也是中华精神的主脉。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