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民生新闻
3  4  
PDF 版
姐弟俩得怪病 “刀山火海”都不怕
两同龄母亲捐肾救子
看看哪种更适合你
暑假打工实习不用愁
我也学学包粽子
全市万余技工争晋级
“热得快”引发火灾
做风筝挑战吉尼斯
既偷手机又诓话费
“开心墙”前笑一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做风筝挑战吉尼斯
■本报记者 刘招 文 李焱 图
中原网  日期: 2007-06-05  来源: 郑州日报  
  人

  从小喜欢放风筝,75岁时做起“职业”风筝人,80岁的毛云鹏老人带着自己设计、制作的各式风筝,骑着老年代步车,不仅“炫”在郑州,在全国的各种风筝大赛和风筝交流会上,也有他忙碌的身影。

  75岁成为“职业风筝人”

  昨日,记者在管城区东大街街道办事处博爱街主事胡同见到毛云鹏时,他背着一只风筝刚从郑东新区回来,矫健的步伐、爽朗的笑容,让人怎么也不敢把他与80岁的年龄联系起来。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放风筝让他越来越年轻,是风筝给了他第二次青春。

  毛云鹏是一名医生,一直到75岁才真正“退休”。闲下来后,他感觉生活一下子空了起来,大脑也没以前灵活。这时候,他想起了儿时就喜欢的风筝。到市场转了一圈,他发现街上卖的都是平面风筝,比较简单,喜欢钻研的毛云鹏决定尝试扎立体仿生风筝。

  扎风筝前,先构思,考虑准备扎的风筝形状、各个部位的用料,仔细观察要扎的动物、建筑物原形,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一个星期左右。接下来开始做,“做的时候必须掌握平衡,风筝两翼达不到平衡,就飞不起来,也飞不高。”模型做出来后,贴在墙上画颜色。毛云鹏没有专门学过美术,可做出来的仿生鹰、盘鹰风筝特别逼真,羽毛上的小毛刺都栩栩如生。毛云鹏的老伴说,有一次,他从外边捡了一支鸽子羽毛,如获至宝,天天对着描。

  10米大鹰挑战吉尼斯

  毛云鹏的家用风筝的世界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十多平方米的客厅里,放着的、挂着的都是风筝。“不放的时候,我就把风筝拆了装起来,放的时候再组装,要不家里根本放不下。”

  记者请毛云鹏组装几个代表作看看,毛云鹏的老伴、侄子把风筝抬到屋子外面,邻居们也前来帮忙。不大一会儿,一个“二七纪念塔”屹立在记者眼前,塔高4米、宽1.8米,重3.5公斤,外黄内红,四角是4个小红旗。半个小时后,一条200米长的龙也成型了。毛云鹏说,龙身是用200块材料对接成的,放的时候需要15个人同时拉。最让毛云鹏骄傲的是一只仿生立体鹰,鹰长10米、高3米。组装好后,5个人才把鹰拉了起来。“放这只鹰我一个人不行,有时候老伴也来帮忙,市内放不起来,必须到空旷的地方放,还得是四级以上的风。”毛云鹏目前正准备拿这只大鹰申请吉尼斯纪录:“我经常参加全国各地的风筝大赛,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鹰,目前吉尼斯记录里最大的‘鹰’才6米长,还是平面的,我这个可是立体的,10米长呢。”

  “中原第一高楼”画什么

  5年的放风筝锻炼,让毛云鹏感觉越来越年轻。今年五一,毛云鹏骑着老年代步车从郑州出发去爬海拔1600多米的武当山,结果很多年轻人都被他甩在了身后。

  郑东新区要建280米的中原第一高楼,得知这个消息后,毛云鹏萌生了做一个“中原第一高楼”的念头,按照比例缩小,计划整个风筝高15米左右,约五层楼,展开后70平方米左右。但是对于风筝上应该画什么内容,毛云鹏一直没有拿定主意。有人建议他画炎黄二帝,也有人说可以来个天女散花,一旦飞到天上将美不胜收。对于朋友们的这些建议,毛云鹏总觉得不是很理想。“我一直在思考,画面内容应该是可以展示咱河南腾飞、中原崛起的,但究竟画什么,一直没有理想答案。”毛云鹏邀请市民帮他想想,如果有理想的答案,欢迎和他联系,他计划在中原第一高楼完工前,把风筝扎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